中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当地没有3年师承,能去外地跟师吗跟师需要
TUhjnbcbe - 2024/5/8 19:37:00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中医也不例外。尤其是已经决定利用中医师承这种方式实现合法行医梦的人群,更应该珍惜跟师的机会。

虽然跟师机会难能可贵,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非常困扰这些学医的人,比如跟师学习的人很多都是在职人士,他们跟师的时间不是很好控,上学的人有课要上,上班的人也没时间天天去,可中医是要跟师学习的,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吗?当然可以,下面来一起看看,中医师承到底怎么跟。

其一,为什么要跟师?让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答案

在说怎么跟师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为什么跟师”?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不是医学学历,就不能报考中医执业医师了吗?当然能报考,重新高考就可以。无论专科也好还是本科也好,考高等院校的全日制中医临床专业,中医临床专业才有资格报考中医执业医师。

然而,有几个人能壮士断腕,重新高考?已经上班的不能,已经上学的不能,考不上专科或本科的同学更不能。

那么,到底为什么要跟师?因为这是作为祖国医学的优惠政策,是国家为祖国医学开的一条政策新路,是国家医师法认证的考证方式。西医绝没有类似的政策,医院熬上多年才能出头,虽然中医也不好学,但我们改变自己未来的机会更多!

为什么要跟师?不仅仅能收获一位有经验、有资历、有学识的老师,迈入中医界的门槛,打开中医界的人脉,让学中医有人可问,让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答案。更主要的是,你有机会考中医执业医师证了。

其二,跟师前的准备是什么?要“勤”字当头

首先是思想上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有时候跟师半天,人就达40~50人次,加班是家常便饭;从病例书写,到望、闻、问、切四诊的完成,到最后处方的记录,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全心投入,如果没有吃苦的精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因此,要“勤”字当头。

其次是做好预习。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跟师之前必须温习一下方剂和中药或是老师主攻方向的有关书籍,特别是常用的方药必须烂熟于胸中。

俗话说,用方如用将,用药如用兵,方药不熟,临床之际别说自己单独考虑用方用药,就连老师的处方已经开出还不知是出的何招(某个主方),这样就很难跟上老师的思维和看病的节奏,很难和老师达到“心有灵犀”的境界。

这就要求我们养兵千日(熟背方药),方能用兵一时。彭某老师熟记的方子达余首,熊某柏老师年过六旬还能熟背《医宗金鉴》。名中医都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初学者呢。

其三,跟师需要天天跟吗?当然不是的

不需要天天去,这是中医师承的主要优点。只要你这一年能符合政策规定,有了足够的课时、临床病案、跟师笔记积累,每周只需去几次,和老师沟通好,在双方都合适的时间去跟师即可。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平时的上课、上班,还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好中医,走上中医路!

有的同学是全职跟师,因为这部分同学之前工作可能存下不少积蓄,加上找了个当地很有名的老师,不仅老师愿意让他每天都去,医院也同意他长期跟师,他便辞职全职跟师。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和其他跟随老师的中医学院学生一样,医院,出诊便跟诊抄方,不出诊去跟随老师查房、听老师讲课等等。

这样的好处是,这个同学跟师期间,积累的病案少说也有上万份,开出的方子也已经能让老师比较满意了。但注意,虽然真的学到了很多,但他跟师实际上没有任何收入,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最好别轻易全职跟师。

所以,这个同学仅为个例,不推荐大家参考。最好是努努力跟师学三年,加加油尽快考证。

其三,跟师时的要领是什么?勤动手,勤动笔,勤思考

一要勤于动手。这里强调的是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

在望诊上,彭某老师常言:女性面色黧黑,色斑满布,非妇科慢性炎症,便是内生肿块,这确实是经验之谈,验之临床,八九不离十。

对于脉诊,在临床上更要细心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从浮、沉、数、迟、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入手,重点掌握脉象特点。如浮脉的特点是表浅,轻取即得,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其次,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

另外,问诊讲究技巧,跟师学习就要学会老师问诊的方法和技巧。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需要频繁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会。

二要勤于动笔。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三要勤于思考。跟师门诊要用心去问病史,用心切脉,用心记录及思考老师的处方。在四诊之后考虑的就是:这个病是什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加减。然后看和老师的辨证思路是否一致,选方用药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则知道自己的辨证思维和老师的基本一致,如果不相同则要考虑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请老师指点迷津。最后,要大胆和老师交流!

其四,本地没3年师承,能去外地吗?当然可以

很多地区因为政策原因,即使知道政策,也并未开放师承,原因各式各样,比如以往从未办理过,比如当地的中医师资满足不了师承条件,这些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如果本地没有3年或者5年师承政策,可以去外地跟师。

中医师承跟师和学生的户口在哪没关系。中医师承不看学生的户口本,不在意学生的户籍,完全看老师在哪执业、在哪上班、在哪教学。

有人家在福建,在天津上学,老师找天津的,便可以在天津办中医师承;有人家在辽宁,但在吉林工作,便也可在工作地当地师承,不用回家跟师。外地可以去,你在哪找老师,就在哪跟师。

其五,出师考试通过率怎么样?整体挺高的

√贵州省:师承通过概率%。年度仅有1人报名参加出师考试,考核通过1人,通过率%,年度暂未有考生申请出师考试。

√安徽省:师承通过概率43%左右。通过对期满出师人员资格审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和综合笔试,现将考核考试合格人员侯智峰等35人进行公示(见附件)。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考核通过率为4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医师承的考试通过概率并不低,因为题目偏基础,只要同学跟师期间认真学习,恶补中医基础知识,相信通过考试并不困难。相对的,如果你一点不学,直接考试,必然怎么考都难。

所以,跟师学习没有想象中困难,考试也是一样。中医师承的3年是打基础的3年,是积累的3年,很多刚从中医学院毕业的中医学生,可能也不会有师承同学的临床经验丰富!

抓住跟师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成为中医!合法执业、合法行医!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地没有3年师承,能去外地跟师吗跟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