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帝内经对中医学的贡献 [复制链接]

1#

《黄帝内经》对中医学的贡献,又是人文科学属性与自然科学特色的高度结晶。《黄帝内经》由《素问》篇和《灵枢》篇组成。首先《黄帝内经》受正确的宇宙观,科学观,天地人一元论,以及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太极阴阳家的指引成就。一,《黄帝内经》对中医学的贡献。1.对物质最基本单位气的科学性、生命性、人文性概括。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气的变化,是万物生成变化形式,是支持维护事物根本属性。《黄帝内经素问》“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2.强化整体观念的自主适应性。生命功能是内脏外表,神形为一有机整体性。《黄帝内经》本着本体论特色“天人合一,形神一体,主客观合一,自组织,自调节与自适应,稳定态节律"属性和医疗必需因时、因地、因人建立临床疗效的评价体系。3.于“气一阴阳一五行"哲学学说运用。3.1.生命特征规律性具有“气阴阳五行特征化",并以“气阴阳五行,象征化”来解释和阐述医学理论特色问题。3.2.阴阳内因素是生命本质性与功能性的循环互动节律属性体制体现,而外因素是属性与相互性的相关联结流注支持维护性。4.重视脏腑经络生理病理重要地位。4.1.脏腑经络、组织结构细胞等有序配合功能信息统一。4.2内环境与外环境“天地人和一"有序节律交换转移进化。4.3.藏象学说。《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篇:“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藏,故实而不能满"。4.4.经络理论。《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5.强调精神情绪文化与社会因素建设。喜、怒、惊、忧、思、悲、恐引变伤人体。《黄帝内经灵枢》提出“忧愁恐惧则伤心"等,并对伤气,对五脏六腑的特征论述,更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从何生"的长寿保健秘决特色。6.先进性与世无比。《黄帝内经》许多内容,大大超越当时世界医学的发展水平。有人体骨骼、血脉长度、脏器大小、形态容量等记载。共中血液“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认识,比英国哈维在公元年发现血液循环机制要早年多。二,中医生命哲学本体论。中医是遵循自然自主统一医学,以临床实践经验、人体验证、人文性为本,结合生命医学共同体模式的基础研究。中医理论原创的整体观念,形象思维,辨证施法,形体神气一体,治未病,“天地人“,物质、精神等理论实践,是中医生命哲学之精髓结晶,也是中医本体论特征。

原创作品,作者罗占光中医生。本文为知识共享。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