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十多岁学中医会不会太晚 [复制链接]

1#

今天给大家讲个励志一点的医家故事。

这个医家叫皇甫谧,他有一本很重要的中医著作:《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古代晋朝时代的人。他从小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寄养在叔父家。但是到了17岁了,还是每天无所事事。他叔母觉得不能让他这样继续下去,于是教导他要读书,他这才开始发奋读书。

42岁开始,皇甫谧得了半身不遂的病,右脚偏小,耳朵也慢慢听不见了。于是开始学中医自救。

47岁,皇甫谧服寒食散,吃了之后,不得不在隆冬季节袒胸露体,嚼食冰块,到了夏天就非常烦闷,而且还咳嗽,全身气肿,四肢酸重。寒食散的毒副作用,让饱受折磨。因此,一度想自杀,被他叔母劝止了。

这个寒食散,一般认为是五石散,是魏晋时期流行的延年益寿的“仙丹”,主要原料是钟乳石、赤石脂、紫石英、白石英和硫磺等,因为吃了药之后要“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所以叫寒食散。

寒食散的毒性,孙思邈也有论述:

寒石五石更生散方,旧说此药方,上古名贤无此,汉末有何侯者行用,自皇甫士安以降有进饵者,无不发背解体而取颠覆。余自有识性以来,亲见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

有一本书叫《世说新语》,上面记录的人和事,现在看来都有点疯疯癫癫的,文人叫豪放洒脱真性情。但有人研究认为,这是当时服用寒石散这类仙丹导致的精神失常,遇秋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68岁,《针灸甲乙经》刊行。同一年,去世。

皇甫谧从学医到去世,26年。如果没有自学中医,吃了寒食散产生这么大的毒副作用,恐怕很难活过50岁。但他活到了68岁,可见学习中医给了他很大的好处。

所以他在《针灸甲乙经》的序言里讲“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

意思就是,自己不懂医,空有八尺之躯。如果不懂医,父母子女有病,却不能想办法救治,只能束手待毙,令人难过。

现在很多人问遇秋,我四十多了,学中医会不会太晚?我一般会回答,不会太晚,刚刚好。遇秋的中医学生,年纪最大的将近七十岁,一样能学会。

的统计数据,中国平均寿命是77岁。即使就是50岁才开始学中医,活到77岁也还有27年,比皇甫谧学中医时间还要长。

皇甫谧学中医,是找当时的普武帝借了一车书。而现在呢,就不缺中医书。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倍了。

所以,按现在的客观条件,四十多、五十多才开始学中医,一点也不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