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它是古今中医使用频率很高的中药,它的这三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哪里好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在学习中药的时候,如果是从古籍入手,那么《药性赋》堪称是一本经典入门佳作,其中按寒热温平四大药性进行分类的。但是中药入门古籍,还有《药性四百味》也是上乘之作,四言歌诀朗朗上口,只是未分章节,一口气实在难以记住太多。而现代的中药入门书,那就得数《中药学》教材了。

《中药学》教材不是按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来划分的,它是按药物的作用进行分类的。一般首先会讲到的大多是解表药。一般的中药教材第一味药会讲麻黄,接着第二味药就是桂枝了。麻黄虽然是中药教材的第一味药,但要论古今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非桂枝莫属。

桂枝何许药也?竟是古今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这得益于医圣张仲景对它的推崇,在《伤寒杂病论》中含有桂枝的方剂约占张仲景所有经方的五分之一,这在经方中,没有任何一味药能够达到这样高的使用频率,可见张仲景究竟多喜爱桂枝这味中药。而古今中医,研究和推崇张仲景学说者不计其数,也正是因为这样,桂枝堪称“古今中医第一药”。

懂点中医的人往往会吐槽说,桂枝这么厉害,咋没有收入《神农本草经》?的确,《神农本草经》没有收录桂枝,只收录了两种“桂”,也就是“牡桂”和“菌桂”。后世医家研究,认为桂枝乃是“牡桂”的枝条或嫩枝。所以说,像这样一味经典中药,《神农本草经》岂会漏掉?

那么,桂枝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一般来说,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主要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疾病,一般用法为内服,常规用量为3~9g。由于它辛温助热,容易伤阴动血,凡是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需忌用,除此之外,孕妇及月经期女性使用需谨慎,一般不建议使用。

看到桂枝的主要用途之后会发现,原来它的作用好像也没有多么耀眼嘛!其实也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中药,然而,桂枝奇妙就奇妙在这里,它是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高深莫测。关键在于是谁在用它,医圣用它是圣药,良医用它是良药,庸医用它是庸药。这才真正的厉害之处,正如唐伯虎所说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那种高度,也正如济公所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那般境界。那种高度、那种境界,全凭理解的人的高度和境界,水涨船高,好不厉害?

既然桂枝这么厉害,也是不能随意用的,那么它究竟有何奥秘?它的妙处,至少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说开去:一是炮制,中医用药历来是有讲究的,并不是从药源地采集回来就可以直接使用,而是需要一番打磨的。二是剂量,任何中药在使用时,剂量总是能够左右药物最终的靶向的。三是煎服法,这个方面在古代中医极其重视,因为任何中药在煎煮的过程中,任何因素都可能影响药效的发挥。

一、炮制

对于桂枝的炮制,在医圣张仲景时代,一般都是去皮,在宋代是去粗皮,元代时就有了切碎,清代就有了焙制、甘草汁制、蜜炙等炮制方法。现代炮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生用的,只是除去叶片、去掉杂质,稍微泡一下,洗净、润透、切片晒干。另一个是蜜炙,用炼蜜稀释后与桂枝拌匀后,文火炒至老黄,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