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的智慧是大道至简 [复制链接]

1#

《太阳》一七三章中医整体观

摄影:飞哥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是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等内容。中医的智慧是大道至简。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说明中医药起源于生产劳动。

西周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医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等;西汉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有医学家张仲景;华佗以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创立了健身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有五千多个药方,采用辨证治疗。

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在国际上,针灸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低。

中医的四诊八纲是通过望、问、闻、切四诊手段,诊察病情,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对病情进行归纳分析和辨别的方法,和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结合起来诊断,是各种辨证的基础,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为针灸之祖黄帝,脉学介导者扁鹊,外科之祖华佗,医圣张仲景,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药王孙思邈,儿科之祖钱乙,药圣李时珍,《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及江南名医叶天士等。

中医学理论体系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这种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

中医的智慧,喜欢大道至简,对人体疾病的反映归结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人体治病应该着眼于通,如活血就是为了化瘀,也就是加速血液流动来化解可能的瘀堵,健康的人一定是血液畅通的人;中医认为脾是生痰之器,肺是盛痰之器,化痰是中医治病的必须考虑的方法;通气凡是和气关联的病,通气是必须的。

如感冒发热通常使用发汗来缓解和治愈;利尿,能防止人被尿憋死;中医重视开胃,重视大便;通络,中医的按摩和针灸通过打通经络,缓解五脏六腑的瘀堵程度,达到治病的效果;中医认为情绪的变化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必须有适当的宣泄。

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器官组织之间都是相联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五行五脏”,认为人体器官最重要是五脏,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与五脏功能下降有关系。

五行学说把五种内脏的关系做了联想界定,任何一个内脏都通过相生相克与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中医的整体观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和自然人和社会都是一个整体,人体得了病可以从自然方面来和社会方面来求治。

人的生命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

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中医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在生理、病理上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

中医的四时养生,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要求人的衣食住行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会影响健康。中医特别强调人的情志,而情志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人与社会的和谐就是健康的保证。

中医治病最重要是辨证施治,是针对每个病人不同的病情使用不同的医治办法,不同的用药。一般认为,中药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及其配伍禁忌等方面。

辩证论治概念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

传统中医的医疗手段为砭、针、灸、药四种方法。砭指刮痧和按摩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四种方法之首,是各种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砭的治疗效果好,不需要特别的材料和工具,只要一双手或简单的刮痧板或瓷汤匙甚至扁平光滑的石头就行了。

只要懂得医理,随时都能为人治病,砭是最方便的医疗方法,古人将之列为各种治病方法之首。药为四种方法之末,用药需要各种不同的药材,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具备的,因此被列为治疗方法中的最后。

一个好的中医应该精通这四种方法,视实际需要及资源状况,选择最好的方法为人治病。但是砭的治疗方法医生最耗体力、时间,最不容易赚钱。

中医分五等。初等是草药医生,识草药的功效,会治常见的感冒、发热或脏腑疾病;二等是汤头医生,知道组方的规律与药物的相生相克,君臣佐使,可以集合多种药物治疗些疑难杂病;三等医生叫辩证医生,不仅知道药物、汤头的功效,还知道病情发展到那个阶段,应该怎样对症用药,随症治之,三五剂中药便可改变病患体质,去病痛。

四等叫入微医生,对人体的观察到细致入微的水平,能够在疾病的萌芽时早介入治疗,迅速恢复人体健康,能观察到人体微环境的细小变化,从而处方、用药,扶正祛邪;而第五等医生则非常罕见,数百年也难出现一两个,他们问鼎医道最高境界,称神医、圣医。

现代中医坚持传统,讲究原药材的产地、品质,坚持辨证施治,走中西医相结合道路,学习分析各种医学资料,努力实现中医现代化。

本文待续,部分内容源于网络,欢迎批评。医院就诊医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