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阅读经典顺序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炎医院网站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611/9051898.html

经过带徒弟的实践来看,现在很多人学习中医,顺序有问题。我历时4年自学,已经完全可以独立从业,而且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也可以通过理论推导破解。现在我们就来把我学习中医的次序和经验分享一下。

首先要完成教科书的学习,以大学的中医专业顺序来,可以适当调整一些专业的顺序,但是基本的几个组合不能打破。

四大基础顺序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四大临床顺序是:《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

另外两门非药物治疗顺序:《针灸学》《推拿学》,《推拿学》不是必选课程。

四大提高课可以调整次序:《*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非必学的其他教科书书籍:《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急诊学》,另外古文水平不行的,可以同时学习《医古文》。《推拿学》也和这些书籍同属于非必须学习的教科书书籍。

除了以上我个人学习完毕,有些精读了5遍以外。我额外选读了:《脾胃论》《格致余论》《临证指南医案》《医宗金鉴》《医学衷中参西录》《血证论》《医林改错》,当然还在继续增加其他著作阅读中,很多都是局部的影响,这部分不是所有理论都适合。

上面是整个学习中医的学习顺序。大类也是按照顺序来的,其中四大提高课和额外阅读可以打乱,根据自己更喜欢或者更想精研的来学习。

另外我们重新整理以上其他组合,如果想学中医考医师资格证的,必学九大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这九门必须学。

如果我们单独学针灸,应该至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另外《灵枢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可以课外提高。

如果我们想单独学推拿,应该至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推拿学》,为什么一定要学《针灸学》,因为这本教科书里面经络理论比《推拿学》更全面复杂,适合提高《推拿学》的学习。

如果我们想要学汤药,起码九大课程去掉《针灸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另外四大经典,课外阅读扩展都要跟进。

那么怎么学习这些书籍呢?

教科书方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些书籍的学习方法,教科书要全读全懂全会用。先别着急去理解,学习第一遍的时候,先按照九大课程以最佳的记忆能力去学习一遍。然后在回头重新梳理,因为很多老师讲《中医基础理论》是要举后面没学的例子,所以先记忆。然后第二遍再学的时候就参照前后看,临床治病先以接触最经典的四大临床的课程来理解经典的病例。等到治愈几个以后,就差不多明白什么是辩证了,这个时候判断疾病,分析疾病,要把所有各本书之间的规律总结利用起来。不能只看临床课程的书去看病,也不能只看《中医基础理论》去理解,要所有知识先后关联理解。我是顿悟的,我治愈第一例病例后就明白了中医的看病规律。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治愈率越来越高。现在专攻疑难杂症练习自己的医学水平。

四大经典方面,《伤寒论》《金匮要略》尤为重点,《*帝内经》紧跟,《温病条辨》可以通过温病区分理解伤寒病的特点,同时更加深对温病的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是纲领性的经典,即使你不用书上的方子,但是这两本书六经思想用于临床可以分析很多疑难杂症自拟方治愈。《温病条辨》的配伍药物很是值得临床参考,《*帝内经》的很多理论可以指导发掘更深认识。其中六经表里经的规律就是我从《*帝内经》里理解到的,临床经常用治疗太阳经的问题来恢复少阴心肾的功能。经典要细读、品读、结合经验理解的读,要精通最好。

其他经典书籍,我个人认为李东垣的《脾胃论》主要读其思想,结合理解风药、升提药和补气药去认识药物的具体个性以及作用特点;主要搞懂李东垣的阴火、清阳和下陷等等特点的认识。《医学中中参西录》主要掌握张锡纯对本草的认识,这个临床也启发了我很多应用。《临证指南医案》特别实用经典的医案,里面有些系统理论和四大临床教科书有所不同,可以启发我们更多的临床认识。这里只举例这三部作品,其他作品主要掌握每个医家对他们经典的学术认识。这类作品是选读,不需要全读,不是不能全读,是全读根本没时间。

其他非必学的教课书籍,这类书籍对于临床其他具体疾病的治疗有很直观的认识,可以作为查询书籍使用,如果9大课程掌握的熟练了,理论互通应用熟悉了,再看这类非必学的书籍,一看便明白了,无需记忆。

对于一些不推荐为经典的其他冷门书籍,也可以看。但是一定得保持良好的判断能力,对糟粕要予以排斥,对精髓要予以吸收,不可尽遵其道,导致我们走歪了路。

学习中医是个长期的努力,非常看悟性。看待事情喜欢片面的人大部分不适合学习中医,对事情善于多面分析得出指导结论的尤为适合学习中医。我历时4年,就已经熟练完成了中医的基本学习,现在应用自如,当然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等待我们去追逐。

教科书优先选择最新版,最新版有这些年的一些新发现的一类疾病。但是辅助看第五版和第七版,这两个版本是最经典的教科书版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