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圣张仲景辩证论治是怎么产生的 [复制链接]

1#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伤寒论里的警句。重点不在于这句话要治什么变症,而是体会其中的精神。有些解释说,症与证是相同的,古代有证与症是通用的。这种说法当然有道理,但不管是什么说法,其本质是在领悟其中的精神,而不是文字的差别。为什么要区别二者的差别在于”症“这里变成表象,”证“成为内在的规律。表象可能有不同的规,是要医生去四诊合参后的判断。

不论是中医,还是其它的科学门类都必须会理解领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应用理论,而不是生搬硬套。所有的理论的应用在于人,没有人的思维的客观化,没有存天理去人欲,没有从自身思维的改变,都是不可能得到救赎的。因为每个人都已形成自己思维体系来思考,即使是外界正确的理论与其自己的理解不符时都是去寻求抵触,所以说是人性,也是阳明心学说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中医理论最重要,最不同,最先进的就是从整体客观来,回整体客观去,不是只看到某一点,某一个部分,因此它的理论也不应只看到某一点,某一个部分,而是需要全面地领会中医的理论,融汇才能治好病。

郝万山

坏病也罢,变证也罢,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寒热错杂,或在脏或在腑,可以说变化多端、错综复杂。张仲景治疗变证或坏病的一个总原则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叫12字方针,它的意思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已经提到过了。我们说《伤寒论》它体现了辨证论治的中医的这种诊疗原则,但是辩证论治这四个字在《伤寒论》中,从头到尾,从来没有出现过,最能够体现辨证论治精神的,用文字表述出来的,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12个字,所以我请大家把这12个字背下来。我在一个学校给同学上课的时候,课间我看同学的笔记,他写”头为猪羊之会”,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老师您上课是说的猪羊之会,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不明白,我想是不是猪羊都从头部的口吃进去啊,然后人才能有能量,我说你过去听没听过中医的课?他说听是听过,可是好多地方我都不能理解,所以我在这个班上课的时候,很难找到一种沟通,其实在许多情况下上课,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播,而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一种交流,可是在这个班上课时候,我觉得就是对牛弹琴,根本就没有反应,讲到最关键、最核心的地方,就没有反应,我就担心,这些人将来也能当医生吗?我就很担心病人要找这些大夫看病的话,我觉得实在不敢去服他们开的方子。

这段两段就是郝万山教授《伤寒论》讲课,就是要记住辩证论治的精神,什么是精神,就是要去思、去想、去体会其内在的意义,而不是在那里说讲的是“变证治疗”,被文字所困,被理论的表象所因,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体验,而不是在说理论是什么,哪本书里说的是什么,都忘记了理论来源于实际的中医根本了。

中医治病辨证论治,不是症,是内在的规律,从表象寻找内在的整体的规律,不理解的认为是玄虚,这是因为现代教育的弱点,只把事物分析开来,而把整体丢失了,这原本是中华文化的优势所在。

人的思维从现实的整体客观来的,要回到整体的客观的事实中去,理论同样是人创造的,所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某些即成的论断都不是。

原创感悟,融汇经典,将中医、科学、阳明心学重构体系。已完成的十多篇文章前后原则一贯,让当代人看得明白,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