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阴阳两虚反胃呕吐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北京荨麻疹网上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50.html

小半夏汤是止呕剂,大半夏汤也是止呕剂,不过适应证不同。

什么时候用大半夏汤?

1.反胃、朝食暮吐、呕吐物多涎沫;

2.心下痞硬、大便干燥、形容枯憔;

3.舌质淡红、苔薄腻或厚腻。

大半夏汤证可见于食管痉挛、食管癌、胃肠神经症、幽门梗阻等病症,特别是体质虚弱、久病高年者多见。

从临床看来,这类患者大多精神萎靡,形体羸瘦,面色萎*,食欲不振,时有腹痛,大便干燥难解,胃反,呕吐涎沫。这些症状中医多辨为脾胃虚弱证。

《金匮要略》里说:“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其中的胃反,是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的反复呕吐,病程已经比较长而呈慢性化,呕吐的程度也不严重,故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患者胃寒体虚、呕久便燥。胃寒重则饮多,故可见心下痞硬;饮多上逆,则可见呕吐;呕剧则食不得入,故身体因之而虚;身体虚寒,肠蠕动无力,大便积于其中,久则燥结。这和现代所见的食道癌很像,更有古代“关格”之象,古人治之,每先用烧盐探吐法,把积于胃脘上部的痰涎吐出,则上关得开,饮食得进;然后用大半夏汤温胃阳,去肠结,则下格得通、肠结得去。

方中用大量半夏以镇吐、散痞结、温胃阳、逐水饮,人参强心、促血运、健胃气、补体虚,张仲景每用人参治疗心下痞硬、不食、呕吐等症,白蜜健胃润肠去燥结、缓和营养,而又不如甘草、大枣、饴糖之壅腻,用于治疗腹痛急迫等症,三者合用,胃阳得振,体虚得补,燥便得去,以治胃反呕吐而大便不顺者。

本方与小半夏汤证的区别在于:小半夏汤证的痰饮证比较明显,故有不渴、呕吐清水、心下有水声、眩晕、动悸等。而大半夏汤证的津液不足证比较明显,如形容枯憔、大便干燥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