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理性看待中医在中国抗疫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708/7282164.html

在今天的中国,中医是一个极具“分裂性”的话题。

在“明叔杂谈”读者群里,一般也尽量不让大家讨论中医话题,因为一旦开启,中医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很容易“上火”,最后往往是不欢而散。

我的原则很简单:对于任何一个成年人来说,愿意选择中医治疗就选择中医治疗,愿意选择西医治疗就选择西医治疗,然后接受结果就好。

中医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不用想着相互说服对方。这年头儿,但凡在网上跟人“辩论”过的,就知道,要说服一个成年人改变其固有的认知,比登天还难。

就我自己来说,我们一家是中医的受益者。

我母亲年确诊患上食道癌,食道上下两处发生病变,如果做手术,需要切除声带,甚至呼吸都要从咽喉处开个口子,这种治疗将极大地影响我母亲的生命尊严和生活质量。最后,在一个新华社朋友的推荐下,我们选择让我母亲在平心堂吃关庆维大夫的中药,迄今已经将近六年。很多西医朋友,听说我妈的情况,都觉得非常难得。

年,我爱人怀二胎的时候,西医孕前检查一切正常,但关大夫看完之后,说我爱人“宫寒”,应吃一些中药调理,对孩子有好处。在产后,因为孩子湿疹,再次吃关大夫的中药,效果也很明显。

这几年,我们一家吃关大夫的药,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医的印象。所谓中医见效慢,完全是胡扯。真正好的中医,同样可以做到药到病除,几副汤药喝下去,立马见效。只有一些庸医,开出药方却不见效果的时候,才会用“中医见效慢”来搪塞病人。

就我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看,好中医、好中药,肯定是有效果的,而且*副作用也是可控的。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好中医太少,好中药太少。

有的时候,只能是碰运气,或者依靠口口相传去发现,很难做到标准化、规模化,更不用说大面积推广、复制。我家对面就有一家医院,但我和我爱人都去挂过块钱的专家号,但几副药吃下去,却没有任何感觉,这也让我们非常失望。

对我而言,中医、西医没有本质区别,从病人、患者的角度,能治病、有效果,就是好医生,就是好药,其他的,扯什么都没有用。

西医相对来说,是标准化的,*副作用写得清清楚楚。有些西药对于治疗某些疾病,具有神奇的疗效,这是现代医学的成功之处。比如说,用抗生素治疗感染,这绝对是奇效。再比如说,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甲流,也具有特效。

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疾病,西医也没有搞清楚,换句话说,也治不了。就拿肿瘤来说,到目前为止,多数肿瘤到晚期,治愈的成功率都非常低。很多时候,手术也好,放化疗也好,反而会让患者的状况变得更差。

还有一些西药,对于某些疾病有疗效,但却无法根治。比如,某些降血压的药,动不动要终身服药。

我想,对于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理性成年人来说,对于西医、西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非常清楚,哪些病可以治、哪些病治不了、哪些药有特效、哪些药有一定的效果、哪些药有哪些副作用……这些问题都要搞清楚、弄明白,这才是跟西医、西药一直倡导的科学精神相一致。

对于人体这样的复杂系统来说,所谓的现代医学,了解也是有限的。还有大量疾病、症状,现代医学也没有搞清楚背后的机理,更不用说找到特效药了。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常见病,现代医学基本都能提供比较标准的、有效的疗法,医院的最大理由。

说完西医,再来说说中西,特别是结合抗疫,来谈谈我对中医的看法。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疫情爆发两年多以来,从最初的武汉,到现在的吉林、上海,中医药都在发挥作用,绝对不存在所谓的“抗疫不重视中药”、“盲目迷信西药”的问题,这是中医爱好者必须了解的一个基本事实。

根据《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在治疗部分,除了西医、西药外,也有明确的中医药治疗方案。针对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恢复期,都有明确的中成药、汤药推荐治疗方案。

比如,针对重症里面的“疫*闭肺证”,就列出了明确的临床表现和推荐处方:

此前,在香港抗疫中,中医药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突出中医优势,以“易懂、易行、易得”为落脚点,帮助香港抗击新冠疫情,并希望将来建立长效机制,使中医持续造福香港市民。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作为国内顶尖的中医专家,也一直活跃在抗疫最前线和有关疫情公众沟通的最前线。

所以,对于中医支持者来说,不要觉得“中医在抗疫中被冷落了”,因为这不符合事实。

对于那些对中医在抗疫中的作用持有怀疑态度的人来说,我上面列举的例证,已经充分说明,从国家层面,是认可中医在抗疫中的积极作用的,因此也不要对中医有任何偏见。

当然,从提升医患信任的角度来说,在使用中医抗疫时,关键是要积累科学的疗效数据,让大家对中医在抗疫中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在应用中医抗疫的时候,要充分保证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但是,对于中医在抗疫中的作用,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神化”中医,这反而会给中医带来更大的伤害。

对于国家进口、储备利托那韦片,中医爱好者不要心存不满,因为国内外大量的临床数据已经充分说明,利托那韦片具有一定的疗效。

当然,它也不是什么“神药”、“特效药”,至少还达不到磷酸奥司他韦相对于流感那种“药到病除”的效果。但利托那韦片在减轻危重症和死亡率方面,的确有明确的效果。

在《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首推的治疗药物也是利托那韦片,而且明确列出了适用人群:为发病5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后有调整,去掉了青少年)

网上有人怀疑,国家花大价钱进口利托那韦片,是因为某些专家受到了药厂的“游说”,这里面有所谓的“利益输送”,这种说法没有任何证据,且存在明显的“阴谋论”色彩。

在这种重大问题上,大家还是要相信国家、相信专家,不要被一些外行人说的蛊惑人心的话所欺骗。

除了利托那韦片,在《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还给出了其他几种西药治疗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等。

中国自武汉疫情最初爆发以来,就再也没有大规模出现患者死亡的情况,应该说这是国家从上到下,发挥专业力量,科学救治患者的结果,也再次体现了中国抗疫“以人为本”的初衷和宗旨。

当然,由于中国疫情整体控制得不错,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武汉初期、香港除外),并没有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崩溃的情况。从全世界的经验来看,在医疗资源非常充裕的情况下,新冠患者的死亡率是非常低的,不管是早期的原始*株,还是最近的奥密克戎变异*株,都是如此。这也再次说明,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性。只有坚持动态清零,确保医疗资源不发生挤兑,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大面积死亡的最糟糕情况发生。

对于中医在抗疫中的作用,大家也要理性看待。简单来说,就是中医、中药针对特定情况、特殊人群,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不是“神药”。

原因很简单,如果中医真的存在预防和治疗新冠的“神药”,中国只要大规模生产、储备和分发这种中药就好了,没有必要再付出如此巨大的社会、经济代价,来搞“动态清零”。

中国之所以搞“动态清零”,从侧面也说明,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现在都没有针对新冠的特效药。

对于民众来说,现在对抗新冠病*时,最重要手段的还是打疫苗。

科学数据已经反复表明,在接种了加强针后,患者症状普遍较轻,恢复较快。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也应该对接种疫苗的风险和所能获得的保护进行理性评估。我个人的体会是,国产灭活疫苗安全、有效,副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于这种应用了几十年的成熟疫苗技术来说,大家尽管放心注射,不要以讹传讹,夸大疫苗的*副作用。

我母亲今年66岁,食道癌处于治疗、恢复期,我已经说服她去打了疫苗。我认为,未来中国社会在科学、有序的基础上逐步放开,是必然的,到时候,有基础疾病且没有打疫苗的老年人,会非常危险。从香港的例子来看,死亡病例中绝大多数都是有基础疾病且没有完整接种疫苗的患者。

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本身抵抗力就比较强,加上又完整接种了疫苗,面对奥密克戎,很可能就是一些普通症状或者无症状,但对于有基础疾病且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来说,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率依然比较高。

所以,希望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如果家中有老人还没有打疫苗,应该尽量说服老人家去打。国产灭活疫苗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跟国外的mRNA疫苗几乎没有差别,而且副作用更小。当然,在接种疫苗时,还是要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同时自己要做一个评估,只要疫苗带来的副作用远远低于不接种疫苗可能面临的感染、病死风险,就应该选择接种疫苗。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千万不要相信奥密克戎不严重。

同时,大家千万不要迷信所谓中药的预防、治疗“特效”。

我已经反复说了,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现阶段都没有“特效药”。目前,对于任何人来说,降低感染后出现重症甚至病死风险的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其中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应该优先选择国产灭活疫苗。

~~~~~~~~~~~~~~~~~~~~~~

P.S.希望大家理性讨论,对于中药在抗疫中的作用,不要陷入“非黑即白”的极端化思维中。如果要评论,建议你先看完文章。如果要谩骂,我会直接拉黑。希望加入“明叔杂谈”读者交流群的,可以添加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