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 http://m.39.net/pf/a_4561809.html零基础从头开始学中医,很有用,请好好收藏!
学中医首先要了解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的八纲辨证就是以阴阳为总纲。下面我们就来了解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中国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有阴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不断运动,是事物生长变化和消亡的根源、中医用阴阳说明人体和疾病现象的属性。
自然界阴阳具体的方面是什么呢?
阳:温热的、活动的、兴奋的、强壮的、明亮的、无形的、在上的、在外的、增长的、轻的、机能亢进的等等……
阴:寒凉的、静止为,抑制为,衰弱的、晦暗的、有形的,在下的、在内的、减退的、重的、机能衰减的等等…….
阴阳对人体而言:背属阳,腹属阳,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阴阳对脏腑而言: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属阳,血属阴;
阴阳对疾病而言:机能亢进属阳、机能低下属阴、实证属阳、虚证属阴、热证属阳、寒证属阴;
但事物阴阳不是绝对不变的,必须根据一定条件来、阴阳属性是相对,我们来看看具体的。
阴阳互根就是阴阳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关系;
阴阳离绝是阳阳“离决分裂”精气乃绝则生命停止;
阴阳消长是“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这是超越了阴或阳的一定限度,人体则会发生病理变化,只有阴阳相对的动态平衡人体才正常;
阴阳的转化是阴阳两方不断变化。到一定阶段阴可转为阳,阳也可转为阴,病情可转危为安,也可会加重转危即由轻到危;
由于阴阴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临床千变万化现象可用阴证和阳证分析其基本性质。
如,阳证就是指中医里的表证、热证、实证。具体症状可见身热喜凉,狂躁不宁、神昏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面色潮红、口唇干燥开裂,语言壮实、呼吸气粗,腹痛拒按,喘满痞胀(胸腹气机不顺而感觉发胀)、大便不通、下痢热臭、口干烦渴(喜喝水)、小便短赤,舌质红降(红而颜色深暗)、苔色*腻或燥*、脉洪数滑实有力等证。
阴证是指中医里的里证、寒证、虚证。具体症状可见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体痛、倦卧、形寒肢冷、静而少言,心腹冷痛,大便溏泄、口润不渴(不爱喝水)、口唇瓜甲青紫、小便清长、泛吐清涎(吐清口水)、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备注:这里有个重点,以上写的是阳证和阴证,但后面的学习会出现阴虚和阳虚,阴虚阳虚都属于阴证里的虚证,初学者千万不要搞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