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汤药下去,烧就退了你听不懂,可你看得到 [复制链接]

1#

全程护阳,提前温阳;

截断扭转,扶正解毒。

辨证论治,灵活处置;

急危重症,中西结合。

医院普济楼6楼医院办公室内,阮永队、谢炎锋、欧健钊围坐在电脑前,他们正在讨论刚刚检查完的一个病例。离他们不到20米处,隔着两道玻璃门,就是东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隔离病房,他们讨论的病例躺在其中一张病床上。

刘晓茹、王肖茹两个年轻的女医生坐在最边上,偶尔说一句话,更多的时候是静静地听着。这仿佛是一堂精彩的中医课,东莞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专家组副组长阮永队是当之无愧的老师。他们这个5人小组就是东莞中医药的“特别行动队”!

在东莞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中医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已成为救治工作中的重要亮点。东莞所有确诊患者的救治,中医药全都参与了;一些西药难以快速奏效的病症,汤药下去,效果立竿见影。

手套口罩雾水汗水,“非常四诊”

阮永队今年54岁,医院中医科学科带头人,他同时也是广东省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和东莞市名中医,东莞为数不多的医学领军人才,这足见其在中医药领域的造诣。疫情发生后,他担任东莞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专家组副组长,和东莞众多中医名家一起挑起重担。

2月22日上午11时许,他从隔离病房出来刚做完个人消毒工作,就匆匆忙忙地回到了办公室,打开电脑就和谢炎锋、欧健钊、刘晓茹、王肖茹讨论。谢炎锋、刘晓茹也医院来的,医院,王肖医院的。他指着谢炎锋、欧健钊说,“我们三个每天都要进隔离病房,两个女医生主要在外面做病例的整理、记录。”

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这要求医患必须面对面,可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都得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和防护眼罩。这还能看得清、切得准吗?

谢炎锋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是1月29日就到医院来支援的。他说:“戴着手套去把脉跟平时确实有点不太一样,而且,带着防护眼罩,眼罩里面热气多了起水雾。但那也没有办法,只能慢慢地、细细地来,没办法急,急了就看不准,就影响治疗。”

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效果明显

慢慢来,看得准了,但医生们在病房里待的时间势必也会变长,身穿严密的防护服,多坚持一分钟也并非易事。“每次从隔离病区出来,常常会衣服湿透,身上汗太多了,大家都这样。”阮永队说。这种感受只有尝试过的人,才能体会到。

电脑打开,其中一个文件夹里保存着所有患者伸出舌苔时拍下的照片。“我们5个人来的最早的是欧健钊,1月24日就来了;我算来得算晚了,2月4日才来;我们5人小组就位后,用一天的时间把所有患者的舌苔检查了一遍;之后所有进来的患者,我们也都会检查并把资料存档,这样就可以对比前后的变化。”

“你看着舌苔,都发白了,这是……”阮永队说的每一个字,也许你都能听明白,但如果你不是中医,你没有中医知识,你就完全不懂这些字组合起来代表的是什么意思。这或许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面对中医时的常态。

“这个女患者因身体的原因不适合用西药,这时中医药的优势就凸显了;还有个患者乏力、低热、咳嗽,西药一时无法奏效,但中药下去,两三天就全部缓解了。有个发热的患者也是,一剂汤药下去烧就退了。”阮永队打开电脑上的病历,一一展开。

大医精诚,治病救人就是初心

欧健钊今年39岁,是东莞最早一批支援医院的,也是市中医专家组的秘书,到现在已经一个月。这一个月他和患者一样,也过着“隔离”的生活,没法回家。他不太愿意提到自己的辛苦,在他看来,“做的这一切,都是医生的本分,家里人、孩子也都非常支持我。”

25岁的刘晓茹则是瞒着父母。“我一直没有告诉医院来工作了。我妈知道了肯定会担心,到时得哭。我就跟他们说,医院里情况比较特殊,他们也就没有问了。”她把救治当作是最好的学习,跟着“老师”施救,学仁术,更学仁心。

阮永队说:“我们这个5人小队非常团结,我们是东莞中医药人在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冲在最前面的先锋;在我们身后,还有很多东莞的中医名家在出谋划策,大家都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