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白癜风专家照常坐诊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512.html前言:《灵枢》里面写道“冬刺井”,而在《难经》里面却论述“春刺井”,两者是矛盾吗?还是错简的缘故?我们临证该如何选择?备注:本文适合有点中医基础,而且是有针灸基础的朋友参阅交流方,烦请中医黑们绕道忽略,谢谢!#针灸#一、五输穴的概念复习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二、五输穴针刺取穴的思维其中之一《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腧;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腧。”“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腧;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难经》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也?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看完上面引用的这两篇文字,大家可能会犯糊涂了,一会说“冬刺井”,一会说“春刺井”,到底孰对孰错?它们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三、解惑,分享我的理解我以前看书看到这里的时候,也充满各种不解,试图翻查了一些文献,也没得到一个确切合理的解释说法(当然,也很可能是我看的书比较少的缘故,所以没找到)。但是呢,问题就摆在面前,找不到现成的解释,只能自己去思考感悟了。略有心得体会,是以我撰文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因于篇幅有限,只能长话短说,个中观点论据以后会逐渐展开论述。1、阴阳侧重辨经络,五行侧重辨脏腑之前写了几篇关于“中医脉诊”的文字,我已经提过,希望大家重视辨别“病在经络还是病在脏腑”(可能大家不太在意)。怎么辨,怎么区分,我就不细说了,大家先自己思考一下。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在中医的发展史上,起初是独立的两套学说,但后来合源统一了。如果大家对天文地理有所接触,对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创立来源有所了解,就能大概明白阴阳、五行之间的爱恨纠葛。(篇幅有限,暂不展开详谈)。2、“冬刺井”和“春刺井”两者并不相悖在理解和接受上面第一小点以后,我们就直接用五行套五脏六腑。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整理排列如下: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阴经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冬刺井肾膀胱冬水肝胆春木心小肠夏火脾胃长夏土肺大肠秋金春刺井肝胆春木心小肠夏火脾胃长夏土肺大肠秋金肾膀胱冬水为什么这样排列?大家看看《内经》、《难经》即可,尤其是《难经》,这是要有一定中医基础的朋友才容易明白。大家看出问题没有?以冬刺井为例,阳经井穴(金)——肾膀胱冬(水)——阴经井穴(木),相生关系。以春刺井为例,阴经井穴(木)与肝胆春(木)为同源;而阳经井穴(金)则为克。五行的关系最主要就是生克的问题,无论“冬刺井”还是“春刺井”都是在五行生克规律范围内的。3、揭秘、解惑把脏腑的气血看成一个三维立体,主要就体现为两个度:A太过与不及B升与降冬刺井是针对“太过与不及”的;春刺井是针对“升与降”的。而且,从气血“升降”的度来看,“春刺井”更符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四、结论《内经》、《难经》并不是理论相悖或矛盾,只是侧重点,看的角度不一样,处理的思维也有所不同。五、课后小疑问1、右尺部定什么?针刺如何安排?2、怎么辨“太过与不及”、“升与降”?3、五输穴按照“冬刺井”、“春刺井”具体怎么用?大家怎么看?觉得学习中医是不是很有意思?有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