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指的是没有疾病、体格好;更是一种身体、心理、社会、道德相适应而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概念,指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也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年7月18日上午,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宗旨,“联合·创新·推进携手开创健康未来”为主题的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如约而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进行主旨发言“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发展”中提及,我们国家有中医和西医两套医学体系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它们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优势互补,不能互相取代。
在提倡“中医”的同时,总会有人提出质疑,“中医就是坑蒙拐骗,根本不能治病”。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中医的发展历史比西医的发展历史要久远的多。中医能够经久不衰,一定有它的优势所在。中医早在年前便提出来了辨证论治、养生保健等理念,这与现代医学的理念是趋同的。所以中医学虽然古老,但是中医理念并没有落后,尤其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方面的理念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并且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使用的中药,例如“麻杏苡甘汤”、“麻杏石甘汤”等,大都使用的是年前张仲景《伤寒论》里的方子。这证明这些方子至今仍然有效,同样证明了我们的中医药是历久弥新的。所以中医和西医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人体的健康,两者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也提到了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要发挥中医药优势,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的确有很多中医药产业在向大健康产品转化,无论是对中医药的发展还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样也存在一些发展问题。
“缺少人才”是健康产业所存在的较大的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