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骨科阎医生。
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天气降温比较快。天一冷,不少人身体的毛病就出来了,不是手脚冰凉,就是关节僵硬。有朋友在后台给我私信说感觉身体暖不起来,就像放在冰窖里一样。
这些问题在本质上就是阳气亏损了。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畏寒怕冷、手脚麻木、肢体冰凉的原因是阳气不足,不能温煦经络,再加上外邪入体,阻滞气血流通,经络运行不畅,那么周身特别是处于末端的四肢就会出现酸麻凉疼等一系列问题。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张补阳的方子,祛除寒湿,健脾养肝补肾,帮你补足身体各处的阳气。它就是清代名医景日旸在医圣芍药甘草汤基础上配制出的加减方。喝了这碗汤,能够温络祛寒,养肾益气,强筋健骨,祛除关节疼痛。
甘草、白术、桂枝、炮附、秦艽
煎服。炮附先煎约40分钟,再下甘草、白术、桂枝、秦艽共煎。
为什么这个汤这么厉害?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各味药材所起到的功效。
甘草、白术性甘,甘主脾,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受气焉。俗话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只有将脾胃养好了,气血运行才能够通畅,脏腑正气盈,才能够压制住外来寒邪之气!同时,两者都有祛寒散湿,除热解痉的作用。
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的作用,能够深入内里,不管是入侵的新寒湿,还是陈年积弊,都能够将其一一剔除,温通经脉,盘活关节无往而不利。
而炮附子呢,是一味发热的阳药,能温壮阳气,驱逐寒湿,辛甘大热走全身,尤其着力于肾。起到为全身阳气把关的作用。
秦艽利尿祛湿,是善于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的良药!
桂枝+附子,更是治寒湿性风湿痹痛的最最优选地搭配,能令心肾相交,肺肾相通,散脾之寒湿,共同达到振奋阳气,驱散风寒湿邪的目的。
诸药相伍,共奏温经通阳,祛风散寒之功。
最后分享一个我用该汤治疗痛风的医案。
患者姓丁,男性,55岁。去年郑州“7·20”洪水,双腿被雨水浸泡,致右足浮肿且疼痛。痛至不能走路着地,触摸疼痛感愈发剧烈,自服消炎药,不能缓解。
其自述患有十余年的痛风性关节炎病史,经常发作,此次水肿部位亦是历来好发部位。
我观其舌红苔薄,伴有齿痕,脉紧,辨证寒邪入侵所致痹症。治疗应以祛风散寒,祛湿除痹为要,遂拟方甘草汤。
服药两剂后,患者反馈可下地走路,但浮肿未消。继服四剂,脚已不痛,消肿,且夜尿多。又服四剂,诸症消,痊愈。后随访,未复发。
这个患者这次痛风发作,是因风、寒、湿三邪相搏而起,患处肤温高是风、寒、湿三邪阻滞节骨,阴里阳外,阳不入阴,三邪阻挡中间,闭门留寇,阴邪郁热。外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骨节失养,因此祛病要兼顾表里,标本兼治。
以上方子仅供学习参考,具体服药还是要咨询医生辨证开方。我是中医骨科阎医生,有关痛风、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问题都可以评论私信,不忙的时候我会逐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