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合影
年11月27日,第四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骨与关节康复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论坛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
论坛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学系主任徐林教授致辞,医院薛峰教授、医院李楠教授、国医院移平教授、内医院刘瑞教授、哈尔滨医院刘晓奇教授、河南中医院乔卫平教授、首都医院孙佩宇教授、解放军第四医学中心唐金树教授、北京中医院于栋教授、北京中医院(医院)杨济洲教授、陈江教授和贾志伟教授,共12位中青年骨科才俊汇聚一堂、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共谋骨科康复事业发展未来。本次会议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青年工作组组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穆晓红教授主持。
论坛主席、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林教授致辞
徐林教授代表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徐教授表示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共战疫情,才有了目前安稳的局面。今天有这么多年轻有为的青年专家参会,看到了骨科康复未来蓬勃发展的希望。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骨与关节委员会也要与时俱进,感谢中国康复医学会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在中国康复医学会的坚强领导下,带领骨科同仁一道共谋发展,开创美好未来。
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青年工作组组长穆晓红教授主持会议
穆晓红教授表示我们将在中国康复医学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为青年人打造一个高水准学术发展平台,以学术带动骨科康复发展,智慧引领、科技赋能、创享未来!今天的大会也将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这次会议为我们吹响了新时代青年快速成长的集结号!
第一节主持人
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俞兴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文天林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贾治伟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贾治伟教授分享了骨科科研工作中的个人体会。贾教授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介绍了SCI文章创新点的寻找方法和具体书写中的注意事项。指出英文文章要语言凝练,结构注意起承转合。自然基金的撰写中要重点突出自己的创新点和工作基础,他强调科研工作创新是关键,科研工作中的踏实、严谨、执着是成功的保障。
医院薛峰教授
医院薛峰教授介绍了小切口ALIF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了国内ALIF在国内应用逐渐减少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工作体会介绍了MiniALIF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临近节段影响小的优点。他指出在临床工作中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
内医院刘瑞教授
内医院刘瑞教授以骨筋膜室综合征为例详细讲解了手足并用在教学中的实践,利用上肢和下肢在解剖结构上的相似性,用上肢模仿下肢,能够生动形象的讲解骨科疾病,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从抽象到形象、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变,实现了教师好教、学生好学、患者好用的目标。手足并用教学为临床教学提供新路思路和方法。
河南中医院乔卫平教授
河南中医院乔卫平教授结合临床案例分析了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策略。乔教授指出酗酒和激素的大量使用是股骨头坏死的最主要原因,MRI是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金标准。在临床工作中基于ARCO分期选择治疗方式。保髋治疗策略要同时兼顾生物学和力学两个方面,要个体化。乔教授团队采用不带血管骨柱植入加中医药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北京中医院于栋教授
北京中医院于栋教授通过实际病例介绍了内镜技术在腰椎手术失败后的应用。该技术能够清除腰椎管内残余的突出椎间盘等组织,有效减压,缓解患者疼痛。但是应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再决定是否进行腰椎内镜手术,务必选择好手术适应症。
第二节主持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张国张国忠教授、赵子义教授
第二节专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分享了脊柱治疗的多种术式和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思路。
医院李楠教授
医院李楠教授分析了骨质疏松性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球囊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一定能够将上终板撑开,有可能会撑裂下椎板。骨水泥注入椎体后可能经过椎体骨折间隙渗漏到椎管内,也可能在椎体内移动,变成异物。此类型的骨折,手术方式选择要谨慎,术中要重视椎体裂隙的处理,防止骨水泥渗漏,单纯靠椎弓根螺钉的支撑,很容易出现内固定失效。
哈尔滨医院刘晓奇教授
哈尔滨医院刘晓奇教授分享了椎体全切治疗脊柱血管瘤的经验。脊柱血管瘤目前仍没有公认的治疗方法。无水酒精治疗容易损伤神经,放射治疗效果不确切,椎体成形术容易造成骨水泥渗漏。血管栓塞不适合合并神经压迫的患者。椎体全切术前血管栓塞能够有效少术中出血量,直视下放骨水泥能够减轻骨水泥渗漏,大多数患者症状可以通过减压和骨水泥填塞外加内固定达到治疗目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杨济洲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杨济洲教授通过一组临床对照治疗研究分析了Wallis系统的疗效。该系统具有增加固定节段的稳定性、保留固定节段的运动功能、防止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优点。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棘突骨溶解,其原因复杂,可能是疏松的骨质与坚硬的内固相互作用造成,可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干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陈江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陈江教授通过系统检索文献分析了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并介绍了处理对策。再发骨折高危因素是高龄、低骨密度、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畸形角度。骨水泥填充量大于1ML会增加临近节段骨折风险。可以通过药物抗骨质疏松、术后系统康复的综合疗法防止术后再发骨折。
国医院移平教授
国医院移平教授讲解了CBT螺钉在ASD手术临床应用。老龄化及生活习惯改变导致腰椎退行性病变发病率增高,翻修手术量随之增加,翻修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而CBT螺钉不用取原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减压效果好,抗拔出力强,特别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移教授特别强调术前规划手术路径有利于术中准确置入CBT螺钉,在无法置入的情况下,应取出内固定螺钉再置入CBT螺钉。
首都医科医院孙佩宇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孙佩宇教授就快速康复(ERAS)在骨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析了目前手术科室重手术,轻康复、轻病人管理的现状。快速康复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痛苦,使患者长期受益,但需要多学科合作,充分调动患者和家属积极性。具体应用时应从患者宣教、避免应激、优化麻醉方式、手术方法改进等多方面入手。
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唐金树教授
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唐金树教授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微分牵引疗法。牵拉角度对椎间盘突出牵引治疗非常重要,传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有限,该疗法可以调节治疗角度,采用椎间微分动力,使腰部力量放松并且可进行两次波形叠加达到动态微分的脊柱治疗效果。唐教授同时指出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早期干预,积极预防,仍需要深入研究;核心肌群对于腰椎稳定性非常重要,并希望核心级群的训练器械能够得到普及。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徐林教授
徐林教授做大会总结:感谢中国康复医学会的大力支持,以学术带动骨科发展,智慧引领、科技赋能、创享康复未来!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在中国康复医学会的坚强领导下,将努力为青年人打造一个更高的学术发展平台。勉励珍惜当下大好形势,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最后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花絮
大会花絮
文章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第四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骨与关节康复分论坛精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