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针灸好处多作用大,但不是每个人都适用
TUhjnbcbe - 2025/1/15 21:01:00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医疗项目之一,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在中医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结合穴位既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可以治疗多种病证。人体的穴位有很多,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想要通过针灸缓解、治疗疾病,需要找对穴位,这样才能发挥出针灸的功能,所以穴位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利用针、灸、按摩进行保健强身,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

#中医针灸#不适用人群

针灸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但是针灸要对症治疗,有些特殊部位和疾病不适合针灸,如心脏、血管大部位、传染病、精神病等,要特别注意。虽然针灸的好处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下面这六类人不可以做针灸:

1、凝血功能障碍人群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要禁用针灸疗法,或患有严重血液疾病者禁用针刺疗法,如血友病、白血病等。针灸是用针扎进穴位,所以会有极小的小针孔,有凝血障碍的人群不能正常凝血,这个小针孔可能无法恢复,可能会出现出血不止的现象。

2、心脏病人群

如果患有心脏病,且晕针,这类人群要谨慎,避免因恐惧而诱发心脏病。

心脏疾病

3、严重感染者禁用

皮肤有严重感染者要禁用针灸疗法,出现明显皮肤红肿热痛的症状时,擅用针灸法容易加重感染。如果需要针灸部位的皮肤有破损、溃疡、感染等,这些部位不能针灸。

4、婴幼儿

婴幼儿由于体质较弱,发育尚未完善,配合不方便,不适合留针,不宜选用针灸疗法。还有就是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易进行针刺。如果不慎刺入囟门内有可能伤及小儿的脑组织。

5、孕产妇

通常情况下,孕产妇不宜进行针刺,尤其不能针刺腰骶部和腹部,以免导致流产或发生其他意外。

6、精神极度紧张者

在精神严重紧张、过饥、过劳的状态下,禁止使用针灸疗法,以免发生晕针、滞针等不良反应。

针灸之后注意事项

此外,针灸后一定要注意饮食,避免受凉,针灸后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通常几天后就会消失:

1、避免受凉

针灸后不能受凉,要保证针灸后效果,病人在针灸后不能感冒,针灸后第一天不要碰凉水,以免身体受到寒湿邪气的侵袭。针灸后一定要注意避风,尤其是不要吹空调和冷风。

2、综合治疗

针灸对治疗某些疾病确实有很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尤其对一些急、重病,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才能更好地恢复病情。

3、注意饮食、洗澡

针灸后要注意饮食,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增加营养,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和牛羊肉等。患处要多休息,尽量在施完针灸后,过7-8小时后再洗澡,不要用凉水清洗,用温水清洗,洗完后要用毛巾擦干。

4、出现副作用

针灸后出现副作用,病人局部会有酸麻胀痛等感觉,这属于正常的调理反应,有些体质较弱、经络不畅的病人会感觉更明显。这种不舒服的症状通常持续3-7天。

最后提醒大家,医院或中医馆,找有资质的医生来针灸,避免因处理不当造成感染,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针灸好处多作用大,但不是每个人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