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的收官之年,更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开启之年。今年以来,教育部政策连发,多次强调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的指导理念下,学科建设不仅成为高校发展的重点,也成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软科为了更客观立体的反映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在中国大学排名学科水平模块中,提出了学科精度这一评价维度。学科精度,即学校拥有的优势学科数量占学校全部在建学科点的比例,是高校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体现。
基于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软科单独制作了学科精度排名,帮助读者了解高校的优势学科占比情况。在这个“学科为王”的时代,谁才是真正的“高精尖”大学呢?
排名方法
学科精度是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35个评价维度之一,归属于学科水平模块。排名对象是被纳入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且有学术型硕士点的高校(不含艺术类高校)。
学科精度维度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如下:
指标定义及数据来源如下:
排名结果
软科中国大学学科精度排名中,北京大学以29.6的学科精度得分继续领跑全国,清华大学紧随其后,浙江大学位居第3。排名4-10位的高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科精度排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高精尖”大学的排列格局。
按高校类型看,Top中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占据了绝对大头,两者各有29所入围,合计入围院校数量达到了58所。这颠覆了不少人对综合类大学的认知,原本以为综合类大学是“大而全”,实际上很多高水平的综合类大学是“博而精”。
按首轮“双一流”建设层次看,Top中“双非”院校仅有19所,绝大部分都是“双一流”高校。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双一流”高校的确是实力强悍、实至名归。
按地域分布看,“北上广苏”是“高精尖”大学的主要根据地,这也反映了我国高水平大学布局的基本盘没有发生变化。Top中,北上广苏合计有53所高校入围,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北京有24所,江苏有15所,上海有10所,广东有7所。
“高精尖”院校大盘点
随着“学科为王”时代的到来,对高校进行单独的学科精度排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部分高校盲目扩并和增设学科,同时也能够鼓励各层次院校在现有学科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科实力,增强高校对顶尖学科和优势学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