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主要学病理学、西医外科学、实验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温病学、中医外科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方剂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
病理学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病理学一直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充分表明了它在医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西医外科学
西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是阐述西医外科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在中医临床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编写贯彻了“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重视了“三基”内容即基本理论。
实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师根据需要,通过临床实验室检查对人体标本进行检测以获取相关信息,以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整体分析,完成疾病的筛查、诊断、病情评价、防治措施制订、预后判断和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学科。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温病学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也就是认识和防治温病的学说。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直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属于外科范围。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主要由组织学和胚胎学两大篇组成。组织学又分为细胞、组织、器官与系统几个层次来介绍,而胚胎学分为人体胚胎早期发生和人体主要系统及器官发生两个部分。
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专门研究药物配伍与提高临床疗效的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生理学
生理学可分为微生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内在机制的一门学科。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分为大体解剖学和显微解剖学两部分。大体解剖学是借助解剖器械切割尸体的方法,用肉眼观察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