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这一称呼在唐朝的时候就已出现,据记载唐朝时设置学校令人学医,学成毕业的人都可称为医生,到了宋朝时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而南方则尊称为郎中,到了近代医生才成为治病救人者的通称。提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者,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应该是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其实女性中也出现过很多著名的医师。
义妁义妁,西汉时期河东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据说她从小就对药草感兴趣,十几岁时就上山采药为乡亲们医治外伤,并因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的医名也逐步传播开来。当时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年老多病,汉武帝听说了义妁的医名之后变将她征召入宫,封为女侍医,专门为太后看病,深得太后信任,她的弟弟义纵也因此被封为中郎,后补为上党郡令。不过遗憾的是义妁的医学成就没有得到详细的记载。
鲍姑鲍姑,东晋时期的女名医,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的妻子,两人结为夫妻后共同研究医学和炼丹术。鲍姑一生行医、采药,擅长灸法,尤精通艾炙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被尊称为女仙、鲍仙姑,鲍姑的炙法经验主要记载在葛洪的《肘后要急方》内,共计有针灸方条,并详细记述了灸法的作用、疗效、注意事项等,丰富了中医学的灸法内容,并且有“鲍姑艾灸穴位图”流传于世,对人体骨节经络、五脏六腑均有详细叙述,大致符合现代医学原理,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鲍姑死后,岭南人民在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
宋仁宗张小娘子,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北宋著名女医师,据说宋仁宗看到后宫妃子经过张小娘子养颜秘方调养后个个貌美如花,于是亲自召见,并赐名“张小娘子”,并称之为女医圣,晚年时张小娘子将自己毕生的医学经验整理成《痈疽异方》,泽被后世。
《女医杂言》谈允贤,明代南直隶人,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出生于医学世家,他的祖父谈复曾任南京刑部郎中,也是当地的名医,她的祖母茹氏对医药学也十分精通,秉承家学,谈允贤自小就跟随祖母学医,并且祖母去世前将其一生收集编写的药方、药理都传给了谈允贤。谈允贤医疗风格细腻平和,治愈了许多女性患者,她的名声也逐渐传遍各地。根据自己习得的医理以及自己临证所得谈允贤还写成了《女医杂言》一书,该书共记载病案31例,主要记载的是妇科病案,是我国古代很少见的专科医案书,也是中医史上较早成书的个人医案之一,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