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
广东省社科联*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叶金宝,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宏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处长郑亚峰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委会会长单宝枝共同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王宏斌为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银泉教授颁发杏林学者讲座教授聘书。
与会嘉宾集体合影
叶金宝在致辞时表示,广州中医药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年)》发布的背景下成立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希冀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高地,可谓恰逢其时,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深远意义。
广东省社科联*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叶金宝教授致辞
副校长王宏斌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并表示,作为国家“双一流”中医药学科建设高校,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屈指可数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科研和医疗服务的高地和重地,学校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方面也肩负着责任和使命,外国语更应借助国家战略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东风,推进跨学科研究,助力我校实现“国际一流”目标。只有推动中医药与国际现代教育、科技、医疗与文化的全面对接,才能使中医药学科纳入世界人类文明大体系,为服务全球人类健康服务,中医药走国际化的道路是一流中医药大学必经之路和必然旨归。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宏斌教授致辞
郑亚峰和单宝枝在致辞中也高度赞扬广州中医药大学抢抓国家战略机遇,顺应学科建设的大变局和新文科建设的全面启动,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全球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中医药国际化人才。
郑亚峰认为,时代呼唤更多的高素质高层次中医翻译人才和“外语+中医”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在后疫情时代,国家社会开展深入合作、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必将进一步促进了作为传统医学的中医药的国际化传播,这一切同样离不开中医翻译人才和“外语+中医”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单宝枝表示,中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中医本身的内涵和厚度相比相去甚远,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相关翻译人才的严重匮缺,尤其是高端翻译人才的匮乏成为了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瓶颈。因此,培养高端“中译外”翻译人才对于促进中医文化海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郑亚峰处长致辞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翻译委员会会长单宝枝教授致辞
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总支书记赵鹏图宣读学校关于同意成立中心的批复。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苏红在介绍中心成立背景和前景时提出,中医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就必须要融合外语和中医学科,要使外语人才有中药味,形成“外语+中医药”的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提升翻译与对外话语传播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打造中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的特色平台和高端智库。外国语学院赵鹏图书记宣读中心成立批复
外国语学院苏红院长介绍中心成立背景
叶金宝、王宏斌、郑亚峰、单宝枝共同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广州中医药大学王宏斌副校长为王银泉教授颁发杏林学者讲座教授聘书。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王宏斌副校长为王银泉教授颁发杏林讲座教授聘书
来自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高峰论坛上作主题报告,共同探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立理解中医、解释中医的国际话语体系,塑造有利于中医药跨文化理解和国际实践新生态的方法路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瑞林教授主旨发言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东风教授主旨发言
《中医药文化》副编审李海英教授发言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刘鹏教授发言
高峰论坛中青年学者圆桌论坛分享点评环节
推荐阅读来源外国语学院
执行编辑
李文彤*静月劳祖宜
责任编辑
谢文山
审核
孟楠
审定
郑维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