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份来自中医世家的新冠防护攻略,请收好
TUhjnbcbe - 2021/4/23 0:45:00

年,是特殊的一年,世界各国都在新冠病*的笼罩下。好不容易盼来了年,结果新冠疫情不但没有随着疫苗的面世而好转,多地却传来了病*变异的消息,还有关于疫苗的各种副作用。更令人揪心的是,由于近期各地散发病例不断,全国各地都出台*策,鼓励春节在工作地过年。

全国人民都在为取得抗疫胜利而努力,作为普通民众,除了戴口罩、勤消*、勤洗手等,我们平时还能做些什么呢?

四代中医传人,简易食疗顺时生活的倡导践行者陈允斌老师在《陈允斌抗病*应急食方》中给了我们几条饮食建议:

1

“食饮有节”

《*帝内经》说人长寿要做到五件事,其中之一就是“食饮有节”——懂得什么不宜吃、何时不宜吃。不同的病有不同的饮食禁忌,称为“五禁”。“五禁”为: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食物分甘苦酸辛咸五种味道,每一种味道的功效不同。哪一个脏腑虚而导致疾病,就要忌食特定性味的食物。

这句话告诉我们两件事:

第一,古人对于通过饮食来治病是很讲究的,有精细的区分,并不是现代人想的“生病了,喝点鸡汤补充营养”之类的。这得看是什么病。

若是外感(呼吸道病*感染,例如感冒、流感、急性肺炎),就不宜吃鸡——“感冒吃鸡,神仙难医”!

当然,现代养殖的鸡确实也没有古代的鸡肉那么大补了,若是鸡肉含抗生素超标,吃下去有什么效果还需要研究。

第二,古人治病讲究要治本。“五脏病(肝病、心病、脾病、肾病、肺病)”指的是病的原因,不是病的部位。

例如新冠肺炎,病的部位虽然在肺,发病的主因却在脾。所以《*帝内经》对这次疫病,既提示了在什么气候条件下会发生、发生的时间阶段,也给出了饮食起居的具体宜忌。

2

以“湿”为主的病,宜什么,不宜什么

新冠肺炎是一种“湿”疫。对于这类疫病,《*帝内经》提示我们要注意三点:

1、“食无太酸,宜甘宜淡”。

2、“勿食一切生物”。

3、“无久坐”。

不宜吃太酸的食物

因为湿伤脾,脾虚的人容易得病。适当的酸,有助消化;过度的酸,则可能伤脾胃。而且酸味收敛,平时吃可强身可防病;如果外感病时吃,却不太利于发散病气。

注意:“太酸”主要指过度的酸味。如果一样食材有酸味,但是还有其他的味道,那么要看整体的功效。比如新鲜的梅子是酸的,但是炮制成乌梅,就减少了酸味,增加了苦味,变成健胃的了。

一个食方有酸味的食材,但是有其他的食材与它搭配平衡,那么就要看这个食方整体的功效。

宜吃甘味和淡味

因为甘味和淡味是健脾的。

人在发热、咳嗽时,会感觉气虚乏力、脾胃功能变差。甘味是养脾胃、补气的,所以这个时候宜吃甘味的食物,而且主要吃甘味中的淡味食物(甘味分为甘甜和淡味两种)。

大米、面、杂粮,这些主食都是甘味中的淡味,它们都有补脾胃的作用。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我给大家的预防食方中有七宝粥,并且特别强调了吃主食的重要性。

茯苓,也是甘味中的淡味,健脾又祛湿,无论是疫时防病还是平时养生,都可以常吃。

*芪、肉桂、*参、甘草,这些能提升人体正气的药食,都是甘味的。

预防新冠肺炎,各省开出的预防方中几乎都有*芪,用来补气固表。

“勿食一切生物”:切勿吃生冷

不要吃任何生冷的食物,这是为了保护脾胃不受寒。

对于新冠肺炎,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方案中,第一种中成药就是藿香正气水。而藿香正气水最常用来治疗的病症就是“外感风寒,内伤饮食”——吃了生冷食物后的肠胃型感冒。

《*帝内经》不仅预知一种疫病发生的前提条件和时间,还预知何种饮食会加重其病情,其精准真是令人叹服。

“无久坐”:久坐生湿

《*帝内经》对这类以“湿”为主的疫病还特别叮嘱:“无久坐”——不要长时间坐着。

“久坐生湿”,经常长时间地坐着,容易生湿气。新冠肺炎的主要病机正是“湿”。

3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全面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在我们的身边,病*无处不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病*流行。新的病*还会变异,真是防不胜防。

要针对每一种病*去做防范,其实是很难的。

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是扎紧我们自己的“篱笆”(古人称为“藩篱”,例如:“筑长城而守藩篱”。中医用藩篱来比喻人体抵抗疾病的屏障),让身体正气充足。如果我们一身正气,就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管什么病*来,我们都有底气去防御它。

已经得病的人,同样需要依靠自身抵抗力才能恢复。感冒、流感、新冠肺炎……这些病*感染疾病都是自限性疾病,需要人体自身免疫力来战胜病*。

哪些中药和食物能提升“正气”?

补气的药食

药食同源的补气药:*芪、*参、白术、山药、甘草。

补气的食物:大枣、白扁豆、*豆、大米、牛肉、鸡蛋。

*芪是补正气必定会用到的中药。它能“固表”,就是加固人体的外防线,使病*难以侵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十几个省在官方发布的预防方里,都采用了*芪来补气固表。

健脾胃的药食

药食同源的健脾胃药:茯苓、陈皮、乌梅、鸡内金、赤小豆。

健脾胃的食物:莲子、荷叶、牛蒡、南瓜、各种杂粮。

脾胃之气是人体正气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有经验的医生,在给患者治病时,都会注意保护脾胃,慎用损伤胃气的药。

预防也是一样,尽量不要损伤胃气,要吃养脾胃的食物。

补阳气的药食

药食同源的补阳药:肉桂、小茴香等。

补阳的食物:香菜、香椿、韭菜、羊肉等。

各种辛香、温阳、理气的药食有助于升发阳气,阳气足了,病邪自然退散。

所以我特别不赞成过度使用清热解*的药来抗病*,比如板蓝根、双*连这些寒凉药,治病用是很好的,但是没事的时候吃,苦寒伤阳气,人体正气都变弱了,怎么能防范病*呢?

一定要吃的主食

主食是养脾胃和补气的。在疫情期,不要盲目节食,特别是不要少吃主食。

在补气的食物中,大米的力量很强大,米汤是“穷人的人参汤”。治疗新冠肺炎的清肺排*汤,服用后每次要喝大米汤半碗到一碗。这是来自医圣张仲景的妙法。在他的巨著《伤寒论》中,大米也是一味药,有七个药方用到它。

其他的粮食,也都各有其养脾胃和补益的功效。比如多吃各种杂粮,对于增强体质、提升正气是很重要的。

以上内容选自陈允斌著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出品《陈允斌抗病*应急食方》,转载请注明出处。

戳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份来自中医世家的新冠防护攻略,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