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给大家拜
TUhjnbcbe - 2021/4/25 21:15:00

年,疫情来袭,全民抗战。这一年,在祖国人民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殷忧启明,多难兴邦,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庚子年去,新春将至,惊蛰已现。表里山河,春风扑面。迎新年,辞旧日,贺佳节,庆盛宴,千山万水,温暖无限。

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迎来了三十周年华诞,全体师生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诸多骄人成果,为“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交出了优秀答卷,于回首中感动,于感动中奋进。

值此牛年到来之际,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全体成员为大家送来祝福,祝大家新春快乐,牛年吉祥如意,愿家和万事兴,国泰万民安。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年大事记回顾

01

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成立

30周年

年10月25日,实验针灸学科学论坛暨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对过去30年研究中心的主要成就及经验进行了总结,肯定了中心30年的发展之路;围绕实验针灸学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学术汇报与交流,指明了实验针灸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蓝图,也对新一代实验针灸人提出了学科发展的使命和任务。志针至理,志恒至善,愿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未来续写灿烂华篇!

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大丰收

年,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乘风破浪、科研再发力,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团队获批国自然基金立项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3项,共获万元资助。值得一提的是,郭义教授第三次获批国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企盼研究中心携手共进,年再创佳绩!

03

两人入选中国科协和天津市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研究中心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先后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引进了多名青年人才,通过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和营造开放的科研氛围,建立了多学科交叉的科研梯队,力争培育国家及省部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经过不懈努力,年,陈波博士获批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房钰鑫博士获批天津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希望以他们为代表的青年人才再接再厉,成长为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国家科技领*人才重要后备力量。

04

荣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

1.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年10月,由天津中医药大学领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中医标准化若干理论与方法的创建及应用”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中医标准化缺战略、缺理论、缺方法、缺人才等关键基础问题,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将中医特色和发展规律与标准化基本原理相结合,开拓性地确立了中医标准化发展战略,创建了中医特色标准化若干理论与方法,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各层次标准的研制和评价中进行示范实践,从中总结凝练,实现了理论与方法的循环升华,形成了中医标准化人才多维培养模式,有力推动了中医标准化发展。

2.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12月,由天津中医药大学领衔,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青医院共同完成的项目“手十二井穴护脑健脑理论和技术的创建及应用”荣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挖掘了中医学传统的急救措施——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创建了中风、CO中*和重型颅脑创伤急性意识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急救方案,填补了救护车到来之前脑损伤现场急救的空白;首创了健脑益智的新技术——手十二井穴保健操,实现了十二井穴由临床运用到自我保健的转变,促进了全民共享中医健脑健康福利;并提出了“指—脑(心)相关”理论,即刺激指尖井穴可特异性调节大脑功能,为拓宽手十二井穴在神经精神类疾病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05

实验针灸学获评首批国家

一流课程

实验针灸学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该课程以针灸实验研究成果为基础,在保持传统针灸学特色的基础上,选择相对公认、切实可靠的资料提炼规律和结论性内容,使学生了解针灸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同时注重实验教学,精选有代表性的实验,通过专题讨论、思考性作业、撰写论文等环节的设置,巩固、加深理论课知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06

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SCI

论文17篇

年,团队在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方面也硕果累累。本年度共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17篇。

引自YinanGongetal.JLeukocBiol.

07

《世界中医药》专刊登载团

队系列学术成果

经研究中心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团队形成了经穴效应基础、针刺手法作用规律、针刺神经再生、刺络与拔罐、医用针型化学传感器,针灸在肿瘤围化疗期减*增效、中医针灸标准化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年,《世界中医药》设立专刊,登载了郭义教授访谈及团队系列学术论文14篇,其中2篇被《世界中医药杂志(英文版)》收录。

08

“计算针灸学”正式创立

21世纪是信息科学时代,信息的载体就是数据。计算机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为针灸学领域储备了大量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背后蕴含哪些尚未发现的特征与规律,缺乏系统深入的挖掘研究,严重制约了针灸学的学科发展。自年天津中医药大学郭义教授与天津大学王江教授首次提出“计算针灸学”的概念后,郭义教授在-年间,组织了全国首届计算针灸学研讨会暨专著编写会,并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中首次对“计算针灸学”的概念全面阐释。年4月3日,郭义教授带领团队,在《中国中医药报》杂志发表了首篇“计算针灸学”论文,该论文对“计算针灸学”的内涵进行了具体阐释,标志着“计算针灸学”的正式创立。年4月22日,《世界中医药杂志》网络首发“论计算针灸学”,阐释计算针灸学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年11月1日,《中华中医药杂志》发表《计算针灸学》,对计算针灸学特点、内容及其任务进行相关介绍。

09

ISO国际标准《中医药——

玻璃拔罐具》正式发布

年8月28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玻璃拔罐具》(ISO: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lasscuppingdevice)。该标准由郭义教授领衔的针灸标准化研究团队主导,来自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韩国五个国家的提名专家与项目团队共同制定,其研制过程严格遵循ISO国际标准编制规则,从罐具的外观、规格、封合面密封性、气密性、理化指标、检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方面开展标准制定工作。本标准的发布对于保障全世界接受拔罐疗法的民众的安全、疗效,以及在全球开展医疗与科研国际合作中医疗器具的质量与标准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10

抗疫卫国,团队有为

年,面对新型冠状病*肺炎(NCP)肆虐,团队依托多年基础研究成果和学会平台资源,及时对针刺防治NCP及其并发脓*症进行科学依据探讨,从理论层面提出针刺可抑制早期炎性反应,减轻“炎性反应因子风暴”危险,后期可改善脓*症免疫抑制状态。在此理论基础上,团队主动作为,勇担社会责任,以组织疫情相关公益讲座、绘制疫病防治漫画、录制家庭防护保健操,编写中、英文版中医适宜技术防疫操作方法等多种形式,加大疫情防护宣传力度,提高百姓居家防护意识和能力。基于团队以上贡献,以郭义教授为会长的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授予“抗击疫情荣誉集体”称号。

图|“抗击疫情荣誉集体”称号

图|皮内针预防和辅助治疗新型冠状病*肺炎

图|针刺防治新型冠状病*肺炎及并发脓*症的科学依据探讨

图|居家隔离期间自主预防新冠和皮内针辅助治疗新冠手册

_

系列疫情相关公益讲座视频链接

_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给大家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