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校园里,在人流涌动的人群中,一位“轮椅青年”分外引入注目,他早来晚走,“错峰”前进,是校园里的励志榜样。这位名叫小宁(化名)的青年不是独自面对人生风雨,而是与同学们一道书写着温情和拼搏精神的集体故事。
小宁自幼二级肢体残疾,家中尚有一位初中在读的妹妹需要照料,父母经常会留他一人在租住的民宅走读。即使这样,他仍然刻苦努力,从不缺课,曾两次获国家一等助学金资助。
小宁的励志求学故事牵动着身边每一位师生的心。两年来,班级同学们自发陪护他上下学度过漫长冬季,学生*员自觉排班陪送、走进家中打扫卫生;学院辅导员老师坚持每月家访送去温暖关怀。国际教育学院教工*员集资为小宁同学购买了换季生活用品,协调解决生活困难。
先天性的双腿残疾剥夺了小宁行走的权利,曾带给他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孤寂。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温暖怀抱让小宁重获自信与感恩,逐渐唤醒了小宁对未来的期望。“小宁这孩子身残志坚,两年来从不缺课,品学兼优。人群中缓慢行进的轮椅掠影已经成为他所在班级的精神标签,我和学生们很珍视小宁这一抹靓丽的青春奋斗底色。”辅导员老师杨彬说。
辅导员杨彬老师陪护小宁
小宁的一对一帮扶对象——班长肖雨晴说:“小宁身残志坚,学习却从不懈怠,我们经常以他的事例互相勉励。对他的持续帮助和关爱,有效地促使整个班集体更加坚强和温暖,我觉得我们班级的班风和学风都因此而更加浓郁了”。
学生*员深入家中探望
“衷心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正是因为大家,才让我能够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下安心学习。学习过程和日常行动变得更加便捷,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加融洽,这让我觉得生活更有乐趣了”。小宁开心地说。
学生陪护小宁上课
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是温暖人心的育人力量。长期以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委高度重视残疾大学生关心关爱工作,学校各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为残疾大学生办实事、解难事。
年秋季学期,学校5名残疾大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4名残疾大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累计获得资助11.22万元。学校10名届残疾毕业生有5名同学可升入硕士研究生阶段深造,升学率高达50%。
学校以*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为师生办实事。截至目前共汇总96项校务服务,其中涉及“学生办事”25项。学校*委把“我为师生办实事”作为*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率先举办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个为毕业生办实事;新建学生公寓项目开工为在校生办实事;为方便学生接种疫苗,学校积极协调疫苗接种进校园,共筑健康免疫屏障;学校与宁安市开展市校合作与哈尔滨中药四厂开展校企合作,为广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赵炜明要求做好残疾大学生的关心关爱工作
学校*委书记赵炜明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专题推进会上提出,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狠抓落实的精神,真心实意解决学生所盼,立足学校实际,持续人性化推进学校对残疾大学生的关心关爱工作,推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残之家残疾人信息
*策补贴征婚交友投稿...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