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冲刺考点速记中医基础理论
TUhjnbcbe - 2021/10/10 20:20:00
单吃中药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1114/4517299.html

点击蓝字


  

(1)形成的标志和体系的确定1)形成的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以中医学经典医学文献《*帝内经》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帝内经》其内容是以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方法,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用以阐释人体内在生命活动的规律性、人体与外在环境(自然界)的统一性。

2)体系的确立《*帝内经》问世之后,《难经》对三焦和命门学说,奇经八脉理论,以及虛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治疗原则有所创见。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其倡导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等方法。
  

《神农本草经》将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魏、晋、隋、唐时期
  晋代著名医家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晋代著名医家王叔和著《脉经》,成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隋代著名医家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为中医学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及王焘所著《外台秘要》,集唐代以前医药学发展之大成。


  (2)宋、金、元时期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证治之先河,并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论述精详,对后世有较大影响。陈言则在其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宋震亨,后世称之为“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受运气学说的影响,强调“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为后世“寒凉派”医家的代表。张从正主张“邪气”致病说,“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因而倡导以汗、吐、下三法攻邪而祛病,为后世“攻下派”(有称“攻邪派”)医家的代表。李杲则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认为疾病的发生,多与脾胃内伤有关。他对脾胃升降理论多有阐发,并创立了甘温除热等理论和方法,为后世“补土派”(或“补脾派”)医家的代表。朱震亨提倡“相火论”,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滋阴降火,对“相火”学说有所发挥,为后世“养阴派”(或“滋明派”)医家的代表。


  (3)明、清时期
  以薛己、张介宾、赵献可为代表的温补学派,重视脾肾,提出了“命门学说”。
  李中梓则提出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乙癸同源”等见解,为中医学理论特别是藏象学说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温病学派代表医家首推明代的吴又可,其所著《温疫论》一书,首先提出了“戾气”学说。


  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著《外感温热论》,发展了卫气营血理论,首创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则创立三焦辨证,并发展了三焦湿热病机和临床湿温病辨证规律;薛生白著《湿热病篇》则提出“湿热之病,不独与伤寒不同,且与温病大异”的独到见解;王孟英著《温热经纬》等,系统地总结了明、清时期有关外感热病的发病规律,突破了“温病不越伤寒”的传统观念。清代医家王清任重视解剖,著有《医林改错》一书,改正古医书在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的药物学专著的刊行,说明当时中药学的研究也有了深入和规范的发展。
  

细目二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的概念二、整体观念的内容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自身在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即五脏一体观;二是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即形神一体观。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
  

细目三辨证论治一、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病——即疾病,是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二、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即辨明疾病从发生到转归的总体病机。
  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论治过程一般分为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三个步骤。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 精气学说的概念1.精的概念 精,又称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精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

2.气的概念
  气,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
  细目二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为转载/整理,我们不对其内容和观点负责。我是医路行李怀,欢迎加我个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冲刺考点速记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