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2
TUhjnbcbe - 2021/10/15 5:10:00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的相互对立制约,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盛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虚则阴盛”

“阴虚则阳亢”

对立制约就是牵制、斗争。也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所表现的,阴阳对立制约的结果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事物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2、阴阳的互根互用

(1)阴阳互根: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阳的互相依存、互为前提的关系。说明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且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和前提。没有阴也就无所谓阳,没有阳也就无所谓阴。

(2)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关系还体现为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特点。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类经》

“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印象大论》。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例如:气与血,就是一对阴阳,充分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的运行,血为气的物质基础。血没有气推动,血是死血,不能为身体所用;血承载气,作为气的载体,由于气是肉眼看不见的,只能通过血把它表现出来;两者互为根,相互为用,谁也离不开谁。

3、阴阳的交感互藏

(1)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发生相磨、相错、相荡的相互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周易·系辞下》说:“天地氤,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例如:天气在上为阳,地气在下为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地阴阳的交感互藏,而化生万物。

再如男女之气相感应生成后代。

所以在中医看来,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交感而产生的。

(2)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和动力根源。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古代哲学家是用“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传》来解释的:即阴中有阳则能升,阳中有阴则能降。

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天地和则万物生,阴阳接而万物起”

“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

“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

何竟

您的赞赏,是最好的支持,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