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推进课程思*建设,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我们汇编了安徽中医药大学23门课程思*教学案例,分三期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01
有机化学
课程视频
方方,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
专业课
以下所有视频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对映异构》方方
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组成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化学药物中的绝大多数也是有机物,其合成方法、制备工艺、结构修饰、质量控制等均以有机化学反应为基础。
教学内容目标
成果特色
1.项目建设成果
(1)对《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新大纲注重思*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与融合,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结合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明确思想*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
(2)完善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现课程思*的特点。
(3)更新与课程配套的课件,增加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发挥教学手段在课程思*中的独特作用,增强体现课程教育效果。
2.课程思*的内容特色
(1)将学习化学史与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坚持科学精神相结合;
(2)将传授方法与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求真务实相结合;
(3)将讲解经典知识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热爱专业相结合;
(4)将介绍学科前沿与激励学生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相结合;
(5)将传授方法与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求真务实相结合;
(6)将引入化学案例与珍爱生命、增强民族自信心相结合;
(7)将创新性实验模块的完善与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结合;
(8)将优化合成路线与可持续发展观、绿色生态观相结合。
02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视频任课教师:吴元洁,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课程类型:专业课《中医基础理论》-充满创新活力的金元四大家-吴元洁
课程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本课程简要介绍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目标成果特色1、促进金课建设与思*教育同向同行。将“术、道、德”作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与金课的融入点,使教学目标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契合。“术”指中医学术理论中的创新点、重点难点、疑点、拓展认知等;“道”指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哲学人文思想、中医思维式;“德”指中医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求真务实,不畏困难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教学中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医家学派的医德医风,开展专题知识讲座、问题教学、翻转课堂等,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以及创新意识、质疑精神,并且潜移默化的把中医医者仁心、求真务实的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植入人心。
2、丰富课程思*内容方法,拓展多渠道育人空间,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持续保障育人实效。与时俱进,结合今年新冠疫情作为思*主题,介绍中医大作为,增进专业信念;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拓展课程思*教育空间;将思*教育融入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环节中,持续保障育人。
03
中国医学史
课程视频陆翔,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专业课《新中国成立后前40年的中医药发展成就》陆翔
课程简介中国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内容,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论述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理清中医学的历史成就,提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同时结合课程思*内容,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教学内容目标成果特色
本次课程思*教学改革,在级中医学专业中选择4个平行班作为试点,其他班级作为对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医学史》课程的思*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值得进一步推进。特色一,重点明确,案例典型:《中国医学史》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涉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医学取得的辉煌成果,学生易于从中获得专业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此次教学改革,除了将重点放在中医学的历史成就上,还着重强调作为中医理论基石的中国哲学思想,帮助学生以传统哲学的思考方式看待问题;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可树立学生心中崇高的医德观念。金元四大家等医家的创新精神,及中医在近代受到的冲击和现代国家的大力支持等内容,则让学生意识到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产生时代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特色二,教-学-考全面体现思*特色:从教学设计的调整开始,课程思*内容全面分布在《中国医学史》的教学进度中,这是教师“教”的层面;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也设置课程思*特色的竞赛题型,使得课程思*进入“学”的层面;最后,在期末考核中,设置课程思*主观题,通过“考”的层面,让思*成果体现出来。特色三,典型案例形成教学视频:对于《中国医学史》课程思*的典型教学案例,录制成短视频,留存资料,也可作为云端教学的一部分,成为在线教学的内容。04
分子生物学
课程视频*,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副教授专业课《蛋白质构象病》*
课程简介
对于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子生物学是专业基础课。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水平上阐述各种生命现象的前沿学科,其内涵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日益丰富,其新理论、新技术迅速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诸如分子生理学、分子免疫学、分子微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新兴的交叉学科;同时,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有效地推动了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方法的建立以及新的健康理念的发展。
教学内容目标
成果特色
(1)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课件与典型案例视频协调推进,探索课程思*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2)制作教学设计,遴选教学案例,为进一步深化分子生物学科思*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3)录制课程思*典型教学案例,为交流学习和示范推广提供便利。
05
医药学基础
课程视频
贾晓益,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
专业课
《难逆性抗胆碱酯酶抑制剂》贾晓益
课程简介
《医药学基础》课程是生物制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将传统的《解剖生理学》和《药理学》课程有机结合,以此为主体,融入《病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临床医学概论》和《药物治疗学》等课程内容,以各课程间的交叉融合为主线,加强医学和药学基础知识的相互衔接,构建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医药学相关基本常识,又能减轻学业负担的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新课程体系。通过对各课程的有机结合,使课程结构得到优化,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融合。
教学目标内容
成果特色
思想*治理论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在《医药学基础》课程思*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要求,将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思想*治教育相结合,从医药学基础课程特点出发,深入挖掘该课程所蕴含的思*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注意专业知识与育人元素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从而进一步,开拓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各种能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药学复合型人才,课程组在学校经费的支持下,从多个方面进行建设和尝试,基本上按照预期计划顺利进行,基本完成了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得以有效实现。具体表现如下:
1.注重思*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修订融合课程思*内容的课程教学大纲。
2.制作体现课程思*特点的教学设计和课件
3.录制体现课程思*改革成效的教学视频三个。
4.在“课程思*”教育改革的理念下,结合医药学基础课程的特点,修订含有德育目标的教学大纲,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和水平,建立“课程思*”案例库,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从而达到知识技能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目标。通过总结课程思*改革成果,积极撰写论文并进行了发表(“课程思*”融入《医药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06
作业治疗学
课程视频张慧,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康复医学院)副教授专业课《作业治疗师的价值观及作业疗法的信条》张慧
课程简介
作业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可为以后的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涵盖了作业治疗的整个范畴,系统地介绍了作业治疗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临床思维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课堂和临床教学中,重点掌握作业治疗学的基础理论、实践模式(OP模式、PEO模式等)、评估方法及具体治疗技术,并能够对具体案例制定作业治疗处方并能应用作业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教学内容目标成果特色
1.已将思*要素融入到《作业治疗学》课程的教学中(适用班级17、18康复治疗学专业)。
2.教学视频录制完成,已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3.修改和完善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及多媒体课件。
4.总结教学心得一篇,并已投稿。
5.开展教研活动2次,具体活动图片如下:
07
预防医学
课程视频李静,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副教授专业课《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李静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思*育人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并具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四个功能,树立预防为主和大卫生的观念,在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提升社会责任感,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目标成果特色(1)完成了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修订;
(2)完善教学设计和制作教学视频;
(3)构建互联网平台开展网上教学工作;
(4)发表教学论文;
(5)申报省级教研课题获立项。
08
生理学
课程视频甘贤兵,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副教授专业课《生理学的重要性》甘贤兵
课程简介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生理学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继基础医学课和临床医学课及防治疾病的医疗实践奠定基础。生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发生机制、意义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对它的影响,从而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为防治疾病、增进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教学内容目标成果特色(1)教学队伍优良。课题组教师师德师风高尚,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技能精湛,努力创新,积极进取;不仅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上刻苦学习实践,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思想道德品质的构建发展。
(2)优化组合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线上与线下的合理搭配。
(3)改革学习形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学习于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4)丰富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辅以教学录像、微课视频、PPT课件、拓展资源等多种学习资料,线上自主学习讨论、小组研讨展示和教师课堂精讲答疑等多种教学手段得以实现。
(5)重视实践教学。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高标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在实践课后开展师生讨论,利于学生对知识、操作的理解、改正及进步。
(6)课程考核注重实效。过程监控,评价多维;切实保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