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男,27岁,失眠3年。
患者可入睡3~4小时,醒来后感疲乏,精神不振,无梦。白天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颈项板滞,手麻,遇事易紧张,胆怯,害怕,口干,胃胀。
刻诊:夜寐不安,精神不振,耳鸣,口干口苦,便秘。舌淡,苔薄*,脉细。
诊断:不寐,肝郁阳亢,瘀热交阻。
治疗:疏肝解郁,活血安神。
淮小麦,甘草,苦参,蝉蜕,僵蚕,天麻,钩藤,葛根,川芎,蔓荆子,郁金,石菖蒲,焦山梔,芦根,*芩,煅龙骨,乌贼骨,八月札,蒲公英,合欢皮,桑叶,白蒺藜,柴胡。
落花安神口服液,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2支。
二诊:睡眠好转,胃胀,心情略平静,出汗多,腰酸。舌淡,苔薄,脉细。
三诊:患者睡眠安,一夜可睡7~8小时。
失眠属中医“不寐",“不得眠”范畴,常从肝论治,患者人睡醒来后感疲乏,精神不振,遇事易紧张,胆怯,害怕,为肝郁阳亢,瘀热交阻。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安神。淮小麦、甘草、苦参疏肝解郁;天麻、钩藤、柴胡、葛根、煅龙骨、川芎、蔓荆子、蝉蜕、僵蚕平肝潜阳;桑叶、白蒺藜、焦山栀、芦根、*芩清热除烦。三诊后睡眠安,心情平静。诸药合用,取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