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问大家一个暴露年龄的问题:
“治肾亏不含糖,三百年好品质”是哪个产品的广告词?
热衷于补肾的老司机们,应该都知道吧?
没错,说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补肾“神药”——六味地*丸。
这句洗脑广告词,让六味地*丸彻彻底底的火了,以至于一提到补肾,人们就会想到它。
“治肾虚,就要用六味地*丸”的观念,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了。
然而事实上,六味地*丸并不是万能补肾药,盲目吃,可能会越补越虚!
补肾前不弄清这一点
可能会越补越虚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用药之前首先要看他是什么样的“证”,只有身体出现了相应的“证”,才能够给予相应的药物去治疗。
肾虚亦是如此,肾虚分阴、阳,肾阴和肾阳是两种相反相成的功能物质,肾阴好比水,有滋润器官的作用;肾阳相当于火,有推动生长发育,温煦、激发器官功能的作用。
补肾之前,如果不弄清是肾阴虚还是阳虚而盲目滋补,不仅会越补越虚,还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就像感冒一样,有病*性感冒,有细菌性感冒,得对症下药才行。
那么,如何区分阴虚、阳虚呢?
可以根据症状表现来判断。
肾阴虚
阴虚则热,肾阴虚主要以“燥、热”性症状为主,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口苦、尿*便干、性欲亢进,也会觉得骨蒸潮热,也就是身体常突然莫名发热,一阵阵地出汗。
图源/壹图网
由于这类人群是肾阴亏损,失于滋养,从而导致虚热内生,所以滋补肾阴、降火是调理肾阴虚的要点。
肾阳虚
阳虚则寒,肾阳虚主要以“寒”性症状为主。
肾阳虚的病人,身体“火力”不足,人体表现为各种功能减退、活力不足的症状,如:
全身乏力、精神不振、易疲劳;
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身体发沉、腰膝酸软;
小便次数和量较多、耳鸣目眩、面色枯*;
舌头颜色偏淡,舌苔偏白,大便稀软不成形,呈塘泥状;
还可能伴有性功能不佳,如性欲减退、早泄、遗精等。
图源/壹图网
肾阳虚多为长期积累,所以调理不能急于求成,应以温补肾阳为主。
大家可以对照着上面的症状,看一看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
不懂辩证地盲补,只会适得其反,比如,本来肾阳虚的病人,若错服了滋阴药物,无疑就是在小火上浇了盆冷水。
而本来肾阴虚的人,还去壮阳,就如同“火上浇油”,会补得口干舌燥、目涩耳鸣。
六味地*丸补肾阴,不能壮阳
很多人一肾虚,一感觉自己床上功力不行了,就立马去吃六味地*丸,这是不对的。
前面咱们已经说过了,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阴虚和阳虚的调理方向是不一样的。
而六味地*丸的方中共有六味药——
熟地*、山萸肉、山药,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肾,称为“三补”;
牡丹、茯苓、泽泻,则是清火、祛湿、利水的药材,称为“三泄”。
配方中补药量大于泄药,所以,它的主要功效是补肾阴。
换句话说,如果你属于肾阳虚,那么六味地*丸就不适合了。
所以,想通过吃六味地*丸来“壮阳”、提高性能力,是行不通的。
不仅不能壮阳,还可能越吃越不行,就好像一个人感觉特别冷,你还上去泼一盆冷水,那自然是冷上加冷了。
图源/壹图网
所以,敲黑板,划重点:只有肾阴虚的人,才适合吃六味地*丸。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阳虚是肾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的症状。
大部分人可能仅仅处于肾气轻微不足的状态,远未达到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程度。
所以,医院问诊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用补肾药物。
除此之外,服用六味地*丸,还要注意以下3点。
六味地*丸服用三不宜
1、健康人群不宜服用
如果人体本身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可能会因滋阴过度,破坏阴阳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
健康人长期吃容易伤脾胃,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便秘、食欲不振、腹胀等不良反应。
图源/壹图网
3、不得长期服用
六味地*丸虽然是平补的药,但不能天天吃。
一般而言,根据肝肾阴虚程度不等,可以服用一周到一个月不等。
对于慢性疲劳患者,如果符合肝肾阴虚的“证”,可以服用六味地*丸两周到一个月。
而那些出现肝肾阴虚早期表现的亚健康人群,比如失眠者等,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不宜长期服用,否则会阻碍脾胃运化。
3、四类人不能吃,会“雪上加霜”
ⅹ感冒患者
中医认为,感冒是外邪入侵人体所致,治疗的关键是“解表”,即打开身体毛孔等促进发汗,好将邪气排出体外。
而六味地*丸药性滋腻,主收敛,容易“粘”住外邪,使其不易散发,让感冒久久不愈。
ⅹ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
肥胖者多属痰湿体质,糖尿病患者体内多浊湿,六味地*丸会加重他们的“湿”。
图源/壹图网
ⅹ脾胃功能差的人
即使有肾阴虚症状,如果平时就消化不好,常觉胸闷、厌食,容易腹胀、便秘等,也不适合吃。
六味地*丸中的地*、山萸都十分滋腻,消化很差的人吃了,“就如直接吃猪油”。
ⅹ不能跟“利福平”一起吃
利福平是一种抗生素,常用于抗结核病治疗。
六味地*丸中的山萸肉含有大量有机酸,会增加利福平对肾脏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