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太极与系统论的关系
TUhjnbcbe - 2023/4/6 22:18:00

在应用太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提到了三个“视作一体”,这就是太极的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特征。系统性、全局性和整体性是同义词,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要将研究对象与其内外部环境视作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然后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太极。

那么何谓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和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具有各组成部分孤立状态下所不具有的新功能,而且系统与外部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系统思想源远流长,其最早发端于易经的太极理论,尤其是发端于天人一体的三才思想。中国的中医学是系统思想的典型代表,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辨证施治。

但作为一门现代科学,人们公认是由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贝塔朗菲于年提出“开放系统理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雏形,后来又于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正式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

但从本质上来讲,系统论发展至今,仍没有超出太极的概念范畴,只是对太极的近似的科学解释,是太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系统是太极,但太极不是系统。

不过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系统论是最接近太极的一个分支,因此可借由系统论来深入了解和认识太极。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即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特质,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同时,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在一定的位置,发挥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象人手在人体中是劳动的器官,一旦手离开了人体中,那么它也就丧失了劳动功能,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运动变化的规律性。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如下:

一任何事物都自成系统

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万物皆是太极”。

太极思想将任何一个事物都视作一个系统,因此一个人是一个系统,一个企业是一个系统,一个国家是一个系统,再大到太阳系、银河系、整个宇宙也不过是一个个系统。利用太极思想可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主体归纳抽象为一个个系统进行分析研究。

二系统由局部有机组成

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万物皆藏太极”。

系统是由内部的不同局部(子系统)有机组成的,如一个企业内部一般分为采购部门、制造部门、营销部门、行*部门、财务部门、人资部门、研发部门等多个部门。一个国家也会有财*部、国防部、能源部、科技部等部委组成。这些部门既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自身也是一个小系统,与其它部门共同构成企业和国家这个大系统。

但系统不是这些部门之间的简单相加,如果我们将华为的制造部门、西门子的研发部门、耐克的营销部门、通用的财务部门等众多名企的专业部门凑合在一起并不能形成一个运营正常的企业。

三没有联系就不成系统

太极的四个支柱中,联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类似于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作为纽带将人体的各个器官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我们知道有植物人,也有瘫痪在床的病人,他们的各个器官都是完好无缺的,但就是由于大脑发出的指令无法传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就造成了系统的瘫痪。

人体神经系统

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方能发挥企业正常的功能。若没有联系或联系失控,企业各部门就会各自为*,彼此老死不相往来,企业就成了一盘散沙。国家也同样如此,如果各个部委之间或者各个省份之间缺乏联系,缺乏互动,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动荡甚至分裂的境地。

这里我们对联系不作过多论述,后面我们会专门去研究联系。

四任何系统都不可割裂

系统是由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子系统),但各个子系统并不能够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系统不能被割裂为各个完全独立的、互不相干的、彼此封闭的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系统的不可割裂特征,我们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必须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尤其是在进行企业的管理诊断时,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很可能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漏洞造成的,市场上出现的问题有可能是制造环节造成的,制造上的问题有可能是研发环节造成的,企业经营上的问题有可能是外部的*府产业*策调整造成的。同样,即便是同一个问题,同一种症状,也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从整体入手,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对于国家和个人同样应该如此,要以全局观、系统观来分析所面临的问题。

医易同源,在这一点上,中医的辨证施治思想就很值得管理者学习和借鉴(医生本身也是管理者,是身体这个系统的管理者)。

中医学中的辩证施治包括辩证和施治两个部分,两个阶段。

所谓辨证就是认证、识证的过程,中医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其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施治是中医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施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所谓的“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证”比“症”能够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因此中医既辨病又辨证,但重点放在“证”的辨认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清疾病。

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

同病异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比如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可能会表现出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同样,头疼这一病症,也有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

因此只有辨清了疾病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辨证方法同时也避免了那种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可能引起的误诊、错诊。

辨证施治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而这同时也是太极思想和系统论思想的完美体现,充分说明了要以全局观和系统观来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系统隶属于更大系统

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万物皆在太极”。

根据易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一个系统同时也是更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子系统),如员工是企业这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是社会、国家这个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则是地球这个更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地球则是太阳系这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此等等。

太阳系

就一个企业来说,从产业角度来看,企业与供应商、竞争对手、经销商乃至终端客户共同构成了一个产业,因此企业隶属于产业这个大系统。而从地理角度来看,企业也隶属于所在社区、所在国家这个更大的社会文化系统之中。

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

同样在这个大系统之中,企业与供应商、竞争对手、周边居民社区、行*主管部门等各个主体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复杂联系。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也不能仅仅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而是要将企业与环境视作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管理者不但要追求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确保全体员工及各个部门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以提升企业的业绩,还要注重所在大系统的整体和谐发展,致力于实现与供应商、消费者、社区居民、周边自然环境等其它主体的互利共赢,和谐共生。

六系统永远在变化之中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太极之中永远存在着正反(阴阳)两种力量之间此消彼长的运动,这种运动无休无止,生生不息,使系统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行为和策略,以求变通。如果观念僵化、固步自封,企业乃至国家最终就会变得不容于社会、不容于环境而被淘汰。

《周易》这本书的英文译本名称叫做《TheBookofChange》,翻译过来就是变化之书,这是非常准确的理解,易经有三易之称,简易、不易、变易,其中变易是最重要的特征。

睿智奇谋,经国济世

植根易经思想,用东方谋略与智慧解决*治、经济、*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问题。

欢迎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我们会全力为您答疑解惑。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与系统论的关系